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后1周內,屬急性期,這個時期就是必須有良好的休息,目前還沒有絕對臥床休息的要求,但切忌過度疲勞,最多也就是下床活動一下,此種狀況仍應以患者血流動力學平穩為條件。對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過度勞累,這樣才能夠讓心肌恢復到正常狀態。心肌梗死后1個月內均不能做勞累活動,以平常走路或做家務為主,這也未嘗不可,但切忌過度疲勞,忌情緒激動。如果癥狀嚴重,患者一定要堅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調脂和穩定斑塊的藥物,增加冠脈供血,控制心室率等藥,也要經常到醫院復診。
另外,還要注意不要吸煙和酗酒,這樣會對病情造成不利影響,也不利于身體健康。
預防心肌梗死的方法通常有改善生活方式、服用藥物等。
心肌梗死的發病機理是由心臟供血的動脈,也就是冠狀動脈,在動脈硬化的同時,還會出現血栓,因此,要想防止心肌梗塞,就必須要防止動脈硬化。一般可以在日常的飲食習慣中進行調整,同時還可以用藥物進行調理。患者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飲食清淡,同時還可以遵醫囑使用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有利于降血小板、提高血液循環等。
心肌梗死的原因有過度的勞累,情緒激動,暴飲暴食,寒冷刺激,大便干結排便困難,大量吸煙,飲酒等,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壞死,表現為劇烈而持久的心前區疼痛。
心肌梗死室顫先兆是胸痛。
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以胸痛為主,以胸骨中下段的壓迫感為主,甚至出現壓榨性的疼痛,這種疼痛會一直沒有緩解,而且會越來越嚴重,還會出現全身出汗、休克、暈厥等情況。除了以上這些,有些病人還會有反復發作的心肌梗塞,這種心絞痛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會反復發作,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就會引起心肌梗塞。
下壁心肌梗死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下壁心肌梗塞,在急性期應盡早去具備PCI資質的醫療機構就診。因為早期的血管開放對于病人來說,最有可能的就是搶救,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很有可能會發生心臟爆裂,心跳呼吸停止等致命的心臟病,不管是介入治療,或者外科,如果能盡快打通,那么病人就會獲益良多。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正規的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