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性低血壓應該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等方式來治療。
1.一般治療:長期臥床者,床頭位應稍高于下肢15°~20°,起床時動作應緩慢,站立前,應先于床邊小坐,有助促進靜脈回流。飲食上少食多餐,食物以易消化、清淡為主,餐后注意休息。
2.藥物治療:米多君主要作用是收縮血管,升高血壓。用于下肢靜脈充血時血循環體位性功能失調而造成的低血壓;氟氫可的松能促進血管收縮及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
一般情況下,直立性低血壓主要是由于體位的改變而引起的一過性低血壓,如突然從平臥位變為直立或是長時間站立等。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直立性低血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站立時血液循環的反射性調節出現障礙,血液在下肢積聚,回心血量減少,從而導致心臟輸出量減少,血壓下降。主要表現為頭暈、無力、出汗、視物模糊、惡心、一過性意識喪失、迅速平躺等癥狀。
如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比如直立性低血壓,可以到心血管科就診。直立性低血壓是指在快速站起時,血壓會明顯降低,如果有這種情況,由心血管科的專科醫生先進行。
在實驗期間,如果患者的舒張壓在60度以上,3分鐘內連續降低20mmHg以上,或者連續降低10mmHg以上,則可以確診。對于血壓不穩定的病人,建議每日早上和晚上各測一次,7天內,將第1天的資料剔除,然后再用后6天的早、晚兩天的平均值。
目前對直立性低血壓的測定尚無統一的規范。最常見的是讓患者在仰臥5分鐘后,測量患者的血壓和心率,并在此過程中保持直立姿勢,并記錄患者每分鐘的心跳和血壓值。
如果患者在站立1分鐘之內出現收縮壓降低30mmHg或舒張壓降低15mmHg以上,同時出現頭暈、心跳加快、眼前發黑、視物模糊、全身無力、甚至是暈厥等低血壓。
一般情況下,直立性低血壓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具體內容如下:
1、藥物副作用:用于治療高血壓、精神疾病的藥物不良反應,以降壓藥物為主,尤其是神經節或腎上腺能阻斷藥,而最常用的藥物為苯丙胺。
2、鈉、鉀的丟失:最多的是由于服用過多或過久的利尿藥物,造成鈉、鉀的丟失。
3、伴隨疾病:血液紫質癥、惡性貧血、支氣管肺癌、前列腺切除術后綜合征、氮質血癥、尿毒癥、心絞痛、神經性食欲不振等疾病。
4、內分泌疾病:糖尿病伴有周圍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嗜鉻細胞瘤、垂體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以外周神經或自主神經損害最為普遍。
一般情況下,直立性低血壓可能會引起暈厥,具體內容如下:
直立低血壓可能會導致昏迷。直立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多見于患者從臥式或蹲式突然站起或長時間站立,其特征是血壓在3分鐘之內迅速降低,隨后失去知覺,除了姿勢的改變,沒有其他的原因,心跳沒有明顯的變化,昏迷的持續時間也很短,沒有先兆的表現。由于直立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是由生理原因引起的,例如長期站立不動、孕婦、長期臥床的患者,在突然站立時,容易發生暈厥。主要是由于一些全身疾病引起的,比如多發性神經炎,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或者是交感神經阻滯藥物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