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護理很重要,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1、急性期患者要接受醫務人員的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會很不舒服,主要有胸悶、胸痛、氣短、憋悶等癥狀。患者會很緊張,而治療的重點是讓患者安靜下來。由于患者越是焦急,心肌耗氧量就會增加,心肌梗塞的復原就會變得困難,因此,安撫是非常必要的。
2、如果患者的情緒過于緊張,可以使用鎮靜劑。
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低血氧時,應給予患者輸氧;同時要讓患者的家人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病人出現便秘或者其他腸胃問題,會導致心肌梗死的病情惡化。
一般情況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胸痛的主要特點如下:
在心前區的疼痛或憋悶感,會在胸骨后方向左下方進行蔓延,直至到左側肋骨和上腹部;向上方向可以蔓延到左側的肩膀、后背、口腔、面部、頭部和左上肢,這些部位都會有拉伸樣、壓榨性和絞窄性、擠壓感的疼痛。疼痛時間通常在三十分鐘及以上,持續較長,且患者經過休息或硝酸甘油口服后,并不會得到有效的改善。患者在出現心肌梗死后,心率、血壓、脈搏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出現心動過速、心悸、胸悶、氣短,伴隨胸痛的癥狀,癥狀嚴重時,患者的憋悶感、瀕死感會很明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飲食安排如下:
1、病情穩定患者:在保守治療或介入手術治療,病情逐漸穩定的患者,要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注意飲食均衡,不要暴飲暴食;
2、其他:正在接受治療且胸痛癥狀未緩解或等待介入治療的患者,應該禁食。
建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謹遵醫囑,按時服藥,還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勞累,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壓力。
一般情況下,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疾病中發病率較高,死亡率較高。目前對此病尚無特效藥物治療,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控制其并發癥的發生。急性心梗發生后24小時內不能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或去乙酰毛花苷類強心藥物,否則可導致心肌收縮力及心肌耗氧過強,加重心肌梗死程度,影響心臟供氧和防止心臟破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也不能使用擴張血管藥物,使用血管擴張藥時可降低血壓,而導致休克發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手術1~3日內能進行簡單的肢體運動;3-4日后能下床鍛煉,從床邊做起,逐步加大鍛煉強度,視病人的體能狀況而定。
對于伴有心臟功能不全的病人,應在5-10日內下床,同時要有家人陪伴;介入治療1個多月內,不能使用任何器械;股動脈介入治療時,不能長時間蹲守,要控制好自己的肢體活動范圍,如果有針刺處有痛感或者包塊,要及時檢查術口有沒有出血。
一般來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長期必吃的三種藥:第一種,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常見的如阿司匹林。第二類,是降脂藥,常見的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第三類,為β受體阻滯劑,常見的如富馬酸比索洛爾。建議患者按照醫生的指導使用藥物,定期到醫院復查相關檢查。
此外,如服藥發生不適,或需要調整,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整,避免擅自停用或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