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遺傳因素患有焦慮癥的父母所生的子女,焦慮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而且同卵雙生子焦慮癥的同病率可高達50%,這些都說明分離性焦慮癥與遺傳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事件影響在出現分離性焦慮之前,往往有生活事件作為誘因。
一般情況下,寶寶分離焦慮癥是不愿意離開家人,面對分離會出現不適的情況。
,寶寶分離焦慮癥通常發生于學齡前期的寶寶,對家人比較依賴,面對分離時,可能會出現情緒緊張、哭鬧不安、容易激惹等表現,一般是正常的現象,家長無需過度擔心,需要家長及時對寶寶進行安慰,給予安全感,從而讓寶寶慢慢平穩度過焦慮期,有助于緩解不適癥狀。
每次離別的時候,病患出現惡心、嘔吐、頭痛等軀體癥狀。也可以表現為離別時或離別后出現過度的情緒反應,如煩躁不安、哭喊、發脾氣、痛苦、社會性退縮。有的病患在沒有依戀對象陪同情況下,絕不外出活動,晚上沒有依戀對象在身邊時不愿意上床就寢或者反復出現頻率有關的噩夢。
兒童分離性焦慮障礙是指兒童與他的依賴對象,比如父母親或者親人分離時產生的一種焦慮情緒。多數兒童跟父母或者親人分別的時候都能產生焦慮,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如果焦慮太嚴重,就是分離性焦慮癥,比如持續了一個月以上,拒絕獨自上幼兒園,不能夠肚子就寢,必須在父母身邊才有安全感,一旦分開就非常焦慮,甚至還伴有頭痛、腹痛、睡眠不好等。
首先情緒表現為哭鬧不止、獨立孤坐、單獨活動、情緒緊張、念叨回家、拒睡拒吃、隨地大小便、跟人、依物、亂跑、侵犯等。生理上主要表現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離焦慮癥的兒童常出現睡眠不好、做噩夢、講夢話、煩躁不安、食欲不振、頭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癥狀。有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最初一周內還會出現感冒、腹瀉等疾病。
幼兒分離焦慮癥表現為膽怯、怕生、有的不哭不鬧,上課游戲都能正常進行但是只要一有閑暇時間就會表現出怯懦的表情,也有大哭大寶,不肯吃飯,不肯午睡,不肯入園的情況。孩兒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增加孩兒獨處的時間,也可以提前帶孩兒到幼兒園熟悉環境,為孩兒以后上幼兒園的分離做鋪墊,平時也一定要多鼓勵孩兒與其他小朋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