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特征是在小腸遠側和近端處,常見的是早產嬰兒和足月嬰兒,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在出生后2-3個星期內出現,首先是腹部腫脹,其次是惡心,其次是有膽汁或咖啡渣樣物質;最后是大便和大便,可以是鮮血、果醬樣和黑色,x光檢查可以顯示出小腸脹氣,腸道形狀堅硬,腸腔增粗,腸道腔內積氣體,門脈氣體。在進行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嚴格的禁食,在沒有出現嘔吐和腹痛癥狀的情況下,如果出現了進食的情況,就可以進行手術。
一般來說,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需要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治療。
出現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情況,一旦確診應當給禁食,禁飲食期間還應當遵醫囑給予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等藥物進行靜脈補液,從而幫助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然后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進行治療。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甚至出現休克組長的新生兒,還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血漿、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藥物來輸注平衡鹽溶液液。對于出現穿孔腹膜炎的新生兒,還需要考慮進行手術。
首先是禁食一旦發現立即禁食,輕者5~10天重者10~15天或更長,腹脹明顯時給予胃腸減壓,禁食期間必須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營養支持,可根據培養藥敏選擇抗生素來抗感染,對癥治療。
要做好造瘺口護理,這個也是很重要的,造瘺口的一些相關并發癥,這些都是有可能出現的,作為家屬一定要做好護理,然后監測孩子的大便情況。一旦出現大便增多,甚至孩子有脫水的情況,需要到醫院及時進行補液的處理,主要的就是監測體重,喂養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長體重,早期達到二期腸造瘺還納的條件。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多種致病因素導致的以腹脹、嘔吐及便血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壞死性腸道疾病。總體發病率0.3%-2.4%活產嬰兒,約90%-95%的病例發生于早產兒。該病病情一般較嚴重,病死率高達50%。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表現輕者可有腹脹、嘔吐、腹瀉或者便血,重者伴有全身非特異性的敗血癥,其他可有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現象,早期可以胃排空延遲之后出現腹脹,嚴重的還可出現嘔吐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