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髖關節發育不良,首選支具治療,主要指征是存在脫位,并且通過試驗可以復位的病人,使用支具之后,2-3周需要超聲檢查,6周之后可以去除支具,再次復查。如果關系良好,要求密切觀察;如果復位不穩定,可以繼續使用支具到關節穩定。
要先弄清楚髖關節發育不良,分為脫位的,半脫位的或者是不脫位,只是髖臼或者是股骨頭的發育不完全而已。整體來說,髖關節發育不良,如果能早期診斷,就是在寶寶6個月之前能夠發現,進行合理的治療,90%以上是能夠治好的。
如果有患髖疲勞感,酸脹及隱痛,常常在活動后加重,髖關節疼痛加重,繼發跛行,可逐漸出現靜息痛,嚴重的關節半脫位可能導致肢體短縮畸形的表現,就可能得了髖關節發育不良。
常見的癥狀和程度有一定關系。單純發育不良表現為雙側大腿內側皮紋不對稱,患側肢體活動減少,關節出現異響等。如果出現了嚴重的發育不良,達到脫位期,可出現雙下肢不等長,將膝關節屈曲90度后,膝關節平面出現一高一低,同時合并發育不良的表現。
髖關節發育不良一般指的是先天性的髖關節發育不良,一般多見于女童,其發病率大約為男童的6-7倍左右。髖關節發育不良指的是先天性的髖關節的髖臼和股骨頭位置不匹配,發生半脫位或者完全脫位的情況。具體的病理變化為髖臼變淺、變低,股骨頭頸部變短,前傾角變得過大等。
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可以跟據發病程度可以選擇石膏褲,蛙式支具或者股骨頭切開復位外固定治療。孩子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需要根據x線攝片或者超聲檢查,結合孩子的癥狀進行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