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在腹瀉時多少都伴有腸道菌群的紊亂,可服用一些腸道微生態制劑,或腸黏膜保護劑。腸道微生態制劑和腸黏膜保護劑可以幫助縮短腹瀉病程,效果良好。嬰兒腹瀉治療方法具體還要看孩子的病情。病癥重則需要去醫院就醫。
沖淡奶可用米湯,因米湯沒有發酵作用,可以減少對腸道的刺激,而且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有利于腹瀉寶寶的恢復。對于腹瀉期的寶寶,無論病情輕重,輔助食品一律停止添加,至痊愈后再逐一恢復。
嬰兒出現有腹瀉,可以采用口服腸道的藥物來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注意保暖,小心受涼,由于在嬰幼兒期間飲食不是很規律,就會容易引起胃腸道的吸收,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容易產生食物,在腸道內的發酵就會容易產生大便次數增多。
嬰兒出現腹瀉應注意清淡飲食。
小兒輕度腹瀉,可繼續母乳喂養6個月以下的人工喂養、6個月以上可以用米湯或水稀釋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養2天,以后恢復正常飲食的患兒年齡在6個月以上,可以選擇粥、面條或爛飯、蔬菜、魚、肉末等,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萊等通常需要注意少吃,避免加重胃腸負擔,容易引起病情加重,不利于嬰兒的身體健康歌。
寶寶拉肚子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才會好。
寶寶拉肚子的臨床表現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低熱,大便次數多,一天5-8次;中度兒童一天大便次數可達10次以上,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便,糞便中有粘液、膿血、惡心、嘔吐等癥狀;重度患兒每日大便次數超過15次,表現為水樣便,出現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嚴重脫水時會出現精神變差、煩躁不安、小便量少、口渴、全身中毒等癥狀。
嬰兒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兩種。嬰兒腹瀉多數是急性的,會有發熱、嘔吐的癥狀,多跟食物中毒、飲食不當、感染病毒或細菌有關,根據腹瀉程度,飲食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輕度腹瀉要停止給嬰兒吃不容易消化和脂肪類食物。母乳喂養的可減少吃奶的量和次數,奶粉喂養的可以喂些稀釋后的牛奶或脫脂奶。中度腹瀉要禁食4-6個小時,讓腸胃休息,也有腹瀉不能進食的說法,主要是腹瀉容易導致營養丟失,禁食時間不能過長,讓腸胃短時間休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