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慢性腹瀉需要及時就醫檢查,明確具體情況后及時對癥治療,還要注意日常護理。
首先要做一次糞便的檢測。主要看是不是因為腸胃不好或者是因為胃病。出現消化不良時,可以服用一些抗炎癥的藥物,病情較重,需要進行靜脈注射。多飲水,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個人清潔,要經常洗手,不要食用辛辣和油膩的食品。
小兒慢性腹瀉是病程持續2個月以上的連續腹瀉。
持續腹瀉病程超過兩個月考慮小兒慢性腹瀉。臨床上常見反復發作性腹瀉及大便次數增多。慢性腹瀉是由多種因素所致。感染、營養物質過敏、免疫缺陷、藥物因素等,先天性的變形,急性腹瀉沒有得到徹底的處理或者處理不當,等,多見于兒童人工喂養及營養不良者。其病因主要是腸外營養不足或不能滿足機體對各種營養素需要所致。慢性腹瀉的治療應重視腸道菌群失調的問題和飲食方面的問題。
小兒慢性腹瀉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碰到。從中醫來說,小兒慢性腹瀉包括中藥內服、推拿和針灸的治療方法。從內科的角度來說,小兒慢性腹瀉很多是脾虛、濕熱、外寒、傷食引起的。因此根據辨證論治的原理,外感寒證的小兒腹瀉,主要表現是糞質清稀、胃口不好,甚至有惡寒、發熱的癥狀,們一般采用外散風寒。
建議慢性腹瀉患者平時多吃一些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生冷粗糙油膩的食物。可以多吃山藥、薏苡仁、芡實等。平時要多注意多休息,要有足夠的睡眠和適當的鍛煉。在醫生的建議下可以選擇乳酶生、乳酸菌素片等。也可以選擇一些能夠迅速止瀉的藥物來緩解痢疾。同時要確定病因,及時的對原發性疾病進行處理。
如果患者的情況比較嚴重,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一般情況下,小兒慢性腹瀉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中醫學:中醫上常把小兒長期痢疾歸因于脾虛、濕熱、寒、傷食等,要結合辨證論治,有針對性的進行相應的處理。脾虛可以服用人參白術散,有痰的可以服用葛根芩連湯,有感冒的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散,有傷的可以服用保和丹,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2、針灸按摩:可選擇在腹部或肢體部位進行針灸或按摩,可在按摩后進行相應的按摩,從而減輕和改善慢性腹瀉的情況,建議在正規的醫生手法下進行針灸,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一般情況下,兒童慢性腹瀉可以進行食療、藥物治療等,具體分析如下:
兒童慢性腹瀉可能是由感染了沙門氏菌所致,是一種常見的致病細菌,有一定的傳染力的。對于不同的病菌,需要選擇不同的抗生素,在處理慢性腹瀉的時候,要注意飲食,做好腸內營養,或者是腸外營養的補充,因為長期的腹瀉會導致孩子的身體出現嚴重的營養問題,所以要保證充足的食物。另外,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健脾、收斂、止瀉類的中成藥或者是中藥,可以通過熬湯、食療來達到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