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長時間拉肚子的情況,而且使用止瀉的藥物,改善不明顯,那么建議到醫院去檢查一下大便情況,因為有可能是細菌或者是病毒性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多喝水,注意身體保暖,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多注意休息來改善。另外飲食上注意清淡規律。
考慮小孩子使用抗生素后導致的菌群失調,或與抗生素相關性的腹瀉。建議繼續服用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可以吃一段時間看看,如果益生菌沒效,或出現反復水樣腹瀉,要考慮抗生素導致的艱難梭軍感染,到醫院就診合理治療。平時注意清淡易消化飲食,少吃多餐。
服用抗生素會導致腹瀉,主要是由于抗生素會殺滅正常的細菌,導致機體的消化能力受到影響,導致腹瀉。抗生素是一種能夠殺死細菌、衣原體、螺旋體等多種病原體的藥物。
一方面,抗生素能夠殺滅病原菌,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另外,抗生素對人體有益菌的殺滅,會導致菌群失調。因此,抗生素的使用要有明確的適應癥,不能使用抗生素。
一般情況下,寶寶輸抗生素后腹瀉不正常。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1.部分兒童對抗生素過敏,有可能會發生消化系統的反應,比如腹瀉,平時要多吃一些食物,多吃一些有益于健康的食物。
2.如果長期輸抗生素,或是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引起寶寶的腸胃微生態功能失調,從而引起腹瀉。
3.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是因為嬰兒自身有細菌感染,如果是由于腸道炎癥引起的,則會引起腸道炎癥和腸粘膜受損,所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通常情況下,抗生素引起的痢疾主要是由于使用了抗生素而引起的。這是由于抗生素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從而影響腸道的蠕動。其臨床表現與普通腹瀉基本一致,主要表現為腹痛、拉肚子,一天可出現2~10次腹瀉,輕則大便多,重則多為水樣便等癥狀。
此外,患者糞便中還可能會出現膿液和少量的血便等癥狀。常伴有發熱、疲倦、口干舌燥、反胃、嘔吐、精神萎靡等全身癥狀。
兒童腹瀉應該做糞便常規檢查、血清學檢、免疫球蛋白測定等檢查。
需進行糞便的細菌培養及病毒的檢測。診斷是否存在腸道感染。可通過X光線,檢查腸粘膜是否有損傷,病變的部位,腸壁是否有增厚;診斷腸息肉、腸腫瘤等疾病,可幫助判斷外科手術的范圍和手術方式。對腸道中的細菌進行檢測,以了解疾病的種類,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幫助。能在輪狀病毒感染的診斷中起到一定作用。在鑒定細菌的類型、尤其是鑒定痢疾桿菌、大腸埃希氏菌等有一定幫助。另外,細菌的培養也可幫助我們了解腸道感染的病原體是否會對藥產生過敏反應最后,可測定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A、IgG、補體C3、C4含量,從而全面了解兒童腹瀉病因,以便對癥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