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又稱為骨質疏松癥,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骨量流失。
骨質疏松癥是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而骨質疏松又稱為骨質疏松癥,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骨量流失。主要有乏力、疼痛、脊柱變形、骨折等癥狀,在外力的作用下就容易發生壓縮骨折或脆性骨折。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鈣劑以及維生素D制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骨質疏松癥是以全身性骨量減少,表現為單位體積骨量降低,礦鹽和骨基質比例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易于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為了預防骨質疏松癥,患者要注意飲食營養,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以減少發生骨質疏松癥的機會。如果不慎患上了骨質疏松癥,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檢查并治療,改善不適情況。
家族性骨質疏松癥指的是遺傳因素作用引起的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的主要表現是骨量減少,骨脆性增高,并且骨量及骨的脆性受多種因素影響,遺傳因素在這方面的作用占70%-80%。另外部分骨質疏松病歷有明顯家族發病趨勢,家族性骨質疏松癥指有較強家族發病特征的骨質疏松癥,而遺傳病應該比較清楚或已清楚。因此在診斷上需要結合家族史來判斷是否屬于家族性骨病患者,而非簡單根據臨床表現即可作出診斷。表現為骨密度顯著降低,易發生骨折的臨床綜合征集合,若將病因已完全清楚的遺傳性代謝病合并骨質疏松癥,稱之為家族性骨質疏松癥,原因不十分清楚者可稱之為特發性家族性骨質疏松癥。
三級預防是指對那些有退行性骨質疏松癥的患者積極的進行抑制骨的吸收、促進骨質形成的藥物治療。
預防骨質疏松分為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對于有退行性骨質疏松癥的病人,要采取有效的藥物來控制骨吸收,促進骨質形成,同時還要注意預防摔倒、防止顛簸等。對于中老年人的骨折,要及時進行外科治療,進行牢固而有力的內固定,術后盡早進行體育治療,營養治療,補鈣,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身體素質。
臨床癥狀、輔助檢查等是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
骨質疏松診斷準則,首先,要知道詳細病史和查體特點,這些為臨床診斷提供了基本依據,臨床凡有骨質疏松家族史者,脆性骨折史、消瘦、閉經、停經、慢性疾病等,長期營養不良等,長期臥床或長期使用造成骨丟失,均應考慮到可能有此病的發生。其次要通過實驗室檢驗來明確是否屬于骨質疏松,因為實驗室檢測能夠直接反映出患者的實際情況。此外,骨質疏松通常骨密度小于2.5個標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