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的斷裂與普通的斷裂是相同的,需要根據癥狀表現來診斷。
兩者區別在于,骨質疏松病人的骨骼素質相對較弱,稍有外力就會引起骨質疏松,因此,骨折的確診與普通的骨折是一樣的。二、骨折部位出現疼痛、腫脹、運動限制等表現。三、骨折的疼痛,關節疼痛,四肢的機能不全,皮膚下有瘀血等,x線片是確診的重要依據。然而,如果有一些斷裂,則需要做更多的核磁共振。
髖部骨折主要表現為:髖部疼痛、局部腫脹、髖關節屈伸活動受限。
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是髖部骨折,其次是腰部和雙手腕關節的骨折,都是由骨質疏松引起的。下肢無法承受重量,就是無法站立,無法行走。下肢有一種縱向敲擊的感覺,一種敲擊和疼痛。一些比較嚴重的骨折會導致下肢的畸形,例如下肢外翻和內收畸形等。需要及時治療。
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部位是負重部位為主。
1、胸椎和腰椎比較常見:臨床上有腰痛、腰痛的癥狀,應該做X光片檢查,確定有沒有脊柱壓縮性骨折。
2、常見的是橈骨遠端的手、前臂關節:多見于50~60歲的婦女,應引起注意。
3、股骨頸端:一旦發生髖部骨折,其并發癥會更加嚴重,不管病人有沒有接受過外科治療,一年內死亡的概率有20%。
4、其他:肋骨、肩關節附近、下肢脛腓骨等。
發生部位在粗隆區、股骨頸區以及骨盆的恥骨枝、坐骨枝區域。
骨質疏松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病理狀況,一旦出現骨質疏松,骨頭的質量會下降,在輕微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骨折的發生,最多見的發生部位是髖部。臨床上最多見髖骨骨折。髖部的骨折的發生部位都是在髖關節周圍。對于髖部骨折的治療,需要根據骨折的類型、移位的程度決定。
X射線是一種簡單的定性檢測手段,它可以根據骨皮質厚度和骨小梁的形狀來判定有無骨質疏松癥,如果是陽性,則骨量損失大于30%,X光不適合于早期診斷。
但X線片顯示,透亮區增大或骨量降低,骨層厚度較薄,首先受骨小梁影響,以無規則的縱條形排列構成網格,而骨小梁因骨小梁的數量下降而從脊椎中心向皮質一側延伸。X射線病理改變主要是在脊柱中心形成透亮區,并逐步向四周擴展,橫斷面骨變薄,縱向骨小梁明顯凸起。
骨折后骨質疏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骨折以后,采用保守治療或者長時間臥床,或者發生在做石膏固定或者支具固定長時間制動,長時間沒有負重,導致患者骨質疏松。是骨折后常見并發癥其一,但是并不影響其他骨組織。所以患者應在醫囑下加強營養,補充鈣質,多曬太陽,促進鈣吸收,同時進行康復性鍛煉,要避免過度運動影響骨折愈合,而未影響部位要進行功能性鍛煉,避免帶來繼發性的廢用性的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