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患者有骨質增生,是否需要補鈣,主要觀察患者骨質增生的病因。
一般來說,發生在骨關節處的疾病都容易產生骨質方面的變化。如果骨質增生由外傷或過度磨損誘發的話,此現象通常不伴骨質部位脫鈣,因此,在此情況下,就不必補鈣。而若骨質增生,由中老年人骨質部位退化所致,且此種狀況常伴隨骨質部位出現脫鈣,并可表現為骨質部位疏松。因此,在中老年患者中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因為骨質增生導致骨折的問題。因此這類中老年人有骨質增生時可進補,由此減輕骨質疏松癥狀,并過早補鈣,能防治骨質疏松。
骨質增生能補鈣,但是,并非補鈣不可。
由于骨質增生實質上為軟骨退行性變所致,吃軟骨素、氨基葡萄糖對軟骨癥狀有改善,對于骨質增生效果比較明顯。而且補鈣通常都以骨質疏松為目標,硬骨骨密度降低。骨質疏松癥與鈣磷代謝異常有關。但特別是50歲以上的老人,骨質增生與骨質疏松并發,伴發,兩者之間亦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若需補鈣治療與抗骨質增生治療并舉,因此骨質增生是否需要補鈣,仍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骨質疏松和骨質增生都與缺鈣有關。缺鈣容易導致鈣補充療法也是需要的。也有經常補鈣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能很好地吸收鈣。平時,有必要多注意戶外活動,適當曬太陽,補充鈣的同時攝入維生素D。
如果是骨質增生的患者,是否要進行外科治療,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是否會影響到日常的工作和工作,是否會造成關節的變形,嚴重的會造成關節的運動受到限制。
假如患者患上了骨質增生,不會對四肢的運動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干擾,可以用傳統的藥物和理療來改善。假如患者患有骨質增生,關節間隙發生變化,且有較大的痛苦,會導致患者的關節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必須進行外科治療,同時,肢體關節的置換是外科手術,脊柱的骨質增生則是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品質。
腰椎骨質增生通常不需要治療。腰椎骨質增生是由于生物力學因素造成的,比如退變、老化、生物力學等,比如老年后臉上有皺紋,這是生理上的生理現象,比如上眼瞼下垂,遮住了眼睛,影響了視力。如果出現疼痛、腰椎側彎、神經受到擠壓等病理性的表現,需要及時的就診。患者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控制好體重,避免體重過大,而且要加強腰部肌肉的力量和強度訓練。
骨質增生可以站直,盡量彎腰碰觸地面;也可以在平時睡覺平躺著,在腰部墊一塊柔軟的小墊子,偶爾抬高腿,減輕脊椎的受力;或者在仰臥位的時候,雙髖雙膝屈曲,雙腳撐于床面,盡量將臀部抬離床面。經常做這些活動,會很有效地減輕骨質增生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