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的表現為:
一、有明確的外傷病史,或者是有跌倒手掌撐地的病史,肩關節會出現這種外展位外旋的姿勢,或者為肩關節的后方直接觸的撞擊。
二、患處會產生這種比較明顯的疼痛、腫脹,患者不敢做這種活動關節動作,會以健側的手,來托住患側的前臂,再就是頭部向患側傾斜。
三、查體會有明顯的方肩畸形,肱骨頭脫出會脫下,肩部會失去原來的輪廓,出現塌陷、方肩畸形;
四、Dugas征陽性,在正常情況下手可以達到對方的肩膀,肘部可以貼近胸部,可判斷為Dugas征的陰性。
X線拍片可以明確診斷,同時可以判斷一下有無合并為肱骨大結節的骨折。以確保得到更為全面的治療。
肩關節脫位,即肩部發生錯位,可為完全性錯位,亦可表現為不完全性脫位。
如果在外力作用下發生不完全脫位時,則會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礙等癥狀。多發生于臨床,以關節脫位最多,是以肩背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疾患。肩關節在上肢和軀干相連處,主要是肱骨頭與關節盂組成的緣故,兩者關系一旦發生障礙,即發生肩關節脫位。該病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甚至還會造成終身殘疾等情況發生。發生這類病癥的病人,應及早到骨科檢查。對于此類患者,首先應該檢查是否有肩峰骨折或者其他損傷,如果存在則需要進一步診斷。在清楚病情后,早期進行肩關節復位,同時進行固定治療。
肩關節脫位的類型不一樣,臨床表現就會有所差異。大部分患者朋友會出現肩膀脹痛、肩關節活動受阻等現象,一旦受到外力的侵襲,疼痛加劇。為了減輕痛楚,就會形成自然保護體位,此時檢查發現患側是方肩畸形,同時肩部骨折、臂叢神經受損。治療肩關節脫位的方法有很多,比較常見的包括:手法復位、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方肩畸形是指肩脫位后肩方下因為沒有肱骨頭的支撐而變得很空,從外觀上看,肩關節就像是一個四四方方的角,在臨床上稱為方肩畸形。
但這只適用于大部分的肩關節脫位,如果是肩關節的后脫位、脫位以及肩關節周圍的骨折,這種畸形一般不會太明顯,甚至還可以進行輕微的肩關節的運動。
因此,如果患者有肩關節相關的損傷,有上述的畸形,或有明顯的疼痛,應盡快到二級以上的醫院骨科就診,確定受傷的部位和嚴重程度,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避免出現肩關節脫位、血管神經損傷等并發癥。
x線檢查時,肩胛骨、肩胛岡、肩胛盂、肱骨頭,肱骨頭都是在肩胛盂中,肩胛盂中,肩胛骨脫位后,肱骨頭會脫離正常位置,出現在鎖骨下、喙突下、岡下。
患者有明顯的創傷病史,臨床表現為:方肩、杜加氏征、肩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x線可確診為肱骨頭鎖骨下、喙突下、岡下脫位。如果是肩部脫位的患者,可以進行手法復位,復位成功后要進行懸吊患肢保護三周左右,不能過早的進行活動,以免損傷到關節囊韌帶的修復,導致后期出現習慣性的肩關節脫位。
在肩關節的后脫位中,肩關節前、后位x線射片的常規報道往往是陰性的,因為肩鋒向下的后脫位是最多見的,而肩前、后位的x線射片也是如此,肱骨頭和關節盂、肩峰之間大致位置關系尚存,因此射線報告呈陰性,但是仔細閱讀片片后仍然可以發現下列異常特征:
一、就是因為肱骨頭在強制內旋位時,甚至前臂在中立位時,仍然可以看到肱骨徑縮短甚至消失、大結節和小結節的圖像吻合;
二、就是肱骨頭內緣和肩胛盂前緣之間的縫隙擴大了,一般認為縫隙超過6毫米以上,就可以確診為異常;
三、正常肱骨頭和肩胛盂橢圓形重疊影均消失;
四、就是肱骨頭和肩胛盂之間關系不夠勻稱,呈現較高或者較低,并且和盂前緣不夠平行,對肩關節后脫位有較高疑慮者,宜增加腋位片或者穿胸側位片,就可以找到肱骨頭的脫出情況,在肩胛盂的后方,需要的時候進行雙肩ct掃描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肱骨頭關節面的背面,并在關節盂的后緣脫出,有時可見肱骨頭凹陷性骨折,與關節盂后緣行形成卡壓影響復位或關節盂后緣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