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骨質疏松癥又稱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主要病因有遺傳因素、骨吸收不足、骨形成不足三個方面:
1、遺傳因素:研究顯示,峰值骨量50%-80%由遺傳因素決定。患者如有家族史,母親有骨質疏松史,其子女患有骨質疏松癥的風險性增加。
2、骨吸收不足:可能因為妊娠期、哺乳期、絕經后雌激素缺乏導致骨吸收增強,但是體內的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導致骨吸收不足,也是引發骨質疏松的原因之一。
3、骨形成不足:骨的峰值量較低,肌量減少或體重過低,體力活動不足,部分藥物和放療均可以引起骨質疏松癥。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煙,酗酒,高脂高鹽飲食,光照減少等均為骨質疏松癥的易患因素。
骨質疏松癥病因較多,大致可分為如下幾種:
1、中老年人的性激素分泌會下降,是骨質疏松癥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停經后雌激素水平降低,使骨吸收加重,這已經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現實。
2、隨著年齡增大,鈣調節激素分泌紊亂,使骨代謝紊亂。
3、老年人,因為牙掉了,以及消化功能下降,多營養缺乏使蛋白質,鈣和磷缺乏、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取。
4、隨年齡增長而減少鍛煉也是老年人容易患骨質疏松癥的一個主要因素。
骨質疏松癥的三級預防措施包括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具體如下:
1、一級預防: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含鈣、磷高的食品,避免吸煙飲酒、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等。
2、二級預防:每年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出現骨量快速減少的,應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并進行長期預防性補鈣。
3、三級預防:對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的相關藥物治療,加強防摔、防跌倒等措施。
一般女性骨質疏松癥狀有腰痛、腿疼等。
腰腿疼是女性骨質疏松的主要表現。老年人容易患上骨質疏松,主要表現是腰背部的疼痛,如果長期坐著、彎腰、大便用力等都會導致這種現象的加劇。骨質疏松導致的骨折是骨質疏松最常見的,這種情況下,骨折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有一定的幾率出現骨折,所以在處理骨折的時候要特別重視。如果是骨質疏松的人,會有很大的身高下降。骨質疏松癥主要有原發性和繼發性的,原發性骨質疏松多見于老年人,繼發性骨質疏松與長期飲酒、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等疾病有關。
懷孕骨質疏松癥狀如下:
孕期骨質疏松癥狀為牙齒松動、四肢無力、腰酸背疼、頭暈、貧血、妊娠血壓高癥等。如果孕婦本身缺鈣嚴重,可形成肌肉痙攣,會引起小腿抽筋或者手足麻痹,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胎兒造成傷害。此外,孕期需要注意飲食規律,保持營養均衡,適當適量的補鈣,鐵等微量元素,避免胎兒形成畸形,定期去醫院進行產檢,觀察胎兒生長發育情況。
中老年骨質疏松主要表現為疼痛、乏力、骨折、脊柱變形等。
中老年骨質疏松主要表現為腰酸、背痛,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全身骨痛,活動受限。乏力主要表現為四肢無力,做完簡單的工作后就會感覺到疲倦,負重能力明顯下降。由于骨骼的脆性增加,在受到輕微外力損傷和簡單運動時,骨折的可能性很大。不僅愈合時間長,還容易發生二次骨折。骨質疏松癥患者,由于脊椎壓縮等原因,會導致脊柱畸形,如駝背、身高變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