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腳腫可能是軟組織再次發生損傷,沒有堅持進行下肢活動,靜脈回流不暢,血栓等原因引起的,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建議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可以對局部進行熱敷,緩解腫脹的情況,平躺時把腳抬高,促進血液循環加強營養,飲食宜清淡為主,適當進行康復訓練,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造成患處發炎,保持積極的心態。
骨折或關節損傷后受傷部位淤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可用中醫膏藥外敷,通過膏藥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并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可迅速消除腫痛,促進功能恢復而快速達到治愈目的。
通常情況下,對于骨折引起的腫脹,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進行消腫:
首先要進行骨折復位,并保持骨折的穩定,只有在骨折穩定后,才能控制和逐步消除腫脹,以免進一步發展。第二,盡量抬高骨折部位,根據重力的原理,在骨折部位比心臟高出很多的情況下,會很快消失。第三,血管擴張,組織液滲出增多,所以選用冷敷來收縮血管,能減輕組織液的滲出,減輕水腫。
腳踝骨折腫脹消腫可以通過使用藥物、物理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出現腳踝骨折腫脹可以在局部敷貼利濕健脾消腫的中藥,如梔黃止痛散、雙柏散、消腫止痛散等,同時也可以采用冰敷、熱敷等物理方法進行治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腫脹。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飲食規律,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吃含鈣量量比較豐富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骨折腫脹2~3個月左右能消腫。骨折后局部紅腫主要是因為持續的骨頭斷裂、骨髓腔出血、周邊軟組織挫傷等原因。腫脹的峰值出現在骨折48-72小時,1周后腫脹消失,具體的消腫要看骨折部位、骨折的嚴重程度、骨折后的用藥情況,比如用水、微波、紅外線、超短波等,可以加快腫脹的吸收速度,急性損傷48小時內可以進行冷敷,72小時后可以進行熱敷,因為骨折會出現血管損傷、疼痛等癥狀。
骨折術后一般腫脹恢復是比較慢的,需要3-4周,或者更長,具體還是要看損傷程度已經恢復情況。體質也是有關系的,局部血管。臥床的時候抬高患肢,局部可以熱敷,或者進行紅外線理療,促進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