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訓練方法主要是被動功能訓練,借助治療師進行肌張力增高受累關節的被動活動,以抵抗阻力,增加關節活動度。四肢聯動訓練,促進分離運動,降低肌張力。針灸治療,局部選穴,不接電針。
嬰兒肌張力高的康復訓練,可以做被動牽伸訓練。牽拉肢體,動作要緩慢,以刺激肌肉為主。然后慢慢回到原位,如此反復,通過肢體運動刺激大腦,建立反射。水中訓練。也就是水療。可以在水中利用水的浮力,降低重力對身體的影響,從而達到降低肌張力的目的。
通常情況下,滿月寶寶肌張力高的表現是持續哭叫等。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首先要看是否是腦性癱瘓。患兒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在活動滿月寶寶的四肢時,會感到明顯的阻力,容易導致寶寶握拳,頭后仰等,還會引起孩子易激惹,經常哭叫,睡眠困難等臨床癥狀。如果出現肌張力升高,應及時進行CT檢查、MRI等檢查,以明確病因。
肌張力高做康復訓練可以好,在正常狀況下,出生不久的嬰兒,肌張力多偏高,身體或四肢較硬,隨著月齡的增長、神經系統的發育,肌張力就應該下降,恢復正常。需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明確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治療。
肌張力高可以通過關節的牽伸訓練,牽拉肌肉,包括運動療法,包括肌肉的按摩,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緩解輕度的肌張力高,而且包括口服的藥物進行治療,口服藥物的同時可以有降低肌張力的作用。對于三級以上的中重度的肌張力高的患兒。通過口服藥物效果比較差,可以采取長時間,多頻率的關節牽伸訓練,主動的抗阻訓練,這些康復的手法來降低肌張力的。
肌張力高可以表現為:頭后仰,身體角弓反張,雙手居中困難,雙上肢旋前呈“飛機手”樣改變。雙手緊握拳,雙下肢分離困難,甚至交叉呈剪刀狀,尖足,不能獨坐,易后倒等,均屬于肌張力高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