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多見于冠心病,風心病,心梗后遺癥,肺心病等疾病,可引發胸悶、氣短、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脹、惡心、水腫等癥,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以利尿、擴血管、抗交感等治療,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心衰的患者可以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氣短,乏力,端坐呼吸,咳粉紅色泡沫痰,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水腫等不適癥狀,水腫常發生在身體低垂部位,嚴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出現胸腔積液,腹腔積液。當心力衰竭誘發腎衰竭時,患者還可以出現少尿甚至無尿。
心力衰竭的表現有呼吸困難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癥狀,可表現為勞力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等多種形式。運動耐力下降、乏力為骨骼肌血供不足的表現。嚴重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現陳-施呼吸,提示預后不良。查體除原有的心臟病體征外,還可發現左心室增大、脈搏強弱交替,聽診可聞及肺部啰音。
通常情況下,心衰的癥狀有很多,如下所示:
心衰是指心臟當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往往由各種疾病引起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從而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不足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如呼吸急促、胸悶、氣短、疲倦、正襟危臥、咳嗽、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浮腫等。如果發生心臟功能不全,可能會導致腎功能不全。對于心衰的病人,可以配合利尿、擴血管等藥物進行輔助治療,如果是比較嚴重的,需要進行血液純化。
一般情況下,老年人的心臟衰竭癥狀多為非典型癥狀,通常會延遲病情的診治,主要表現為乏力、厭食、煩躁、失眠、呼吸略促、咳嗽等。特別是后兩種情況,常以仰臥姿勢為主,而正襟危坐后,呼吸短促、咳嗽常有所緩解,體檢發現下肢腫脹。有些老人還會有夜陣發性呼吸困難、勞力性呼吸困難、端坐性呼吸困難、肺淤血、肺水腫等常見的臨床表現。通過心臟超聲檢查和NT-proBNP檢查對判斷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患者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