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流行病學、癥狀、體征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多可對慢性肝炎進行診斷。
患者經常感到乏力、厭油、無食欲時,應及時就醫。醫生首先會進行相關的體格檢查,初步判斷患者的病情,之后會要求進行血常規、尿常規、病原血清學檢查、肝功、B超、CT等檢查;必要時,還需要進行病理檢查來明確診斷。
確診后,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替諾福韋、替比夫定等藥物進行治療。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鑒別主要是在病程上,如果患者肝功能損害的病程大于半年以上,那么就為慢性肝炎。
如果病程不超過半年,屬于急性肝炎。部分肝功能損害患者無法明確病程,需要體檢是否存在慢性肝病體征,如慢性肝炎面容、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發育等。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就是慢性肝炎。有時需要做肝穿刺活檢,以明確肝炎的病因和病程。
慢性肝炎的診斷:先看看肝功能反復波動,病程6個月以上。臨床表現各異,食欲不振、腹脹、厭油、惡心、嘔吐、易疲倦、部分病人鞏膜或皮膚發黃、肝區隱痛、腫大、觸痛,或蜘蛛痣和肝掌,少量腹水出血傾向等。還有肝穿刺病理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和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呈纖維化。
通常病程在六個月以上,有的時候有急性肝炎病史或長期攜帶病毒史;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原學檢測陽性,特別是存在病毒復制指標;肝炎的臨床癥狀、體征突出,如反復肝炎癥狀發作,有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等。除適當休息注意營養外,可用保肝藥物,或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劑等治療人選擇中藥治療。
乙肝慢性肝炎要看病情決定的,大部分不嚴重,但是需要好好保護,平時注意休息不可勞累熬夜戒酒,不亂用藥及補品,保持長期肝功能正常沒有肝纖維化肝硬化病情穩定就不嚴重。
急性肝炎診斷標準:有與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史;近期出現如乏力、食欲減退、惡心等癥狀,體征有肝大并有壓痛和叩痛,輕度脾大;化驗ALT升高。血清膽紅素>;17.1mmol/L,即診斷為急性黃疽型肝炎,少于17.1mmol/L則為急性無黃疸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