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它是指冠狀動脈突然急性的,而且是持續性的缺血缺氧所出現的心肌壞死,臨床上以胸痛為主要的癥狀,胸痛的程度比較劇烈,時間又比較持久,且胸痛的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區,經過休息以及藥物使用以后,不能夠完全的緩解。
一般情況下,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向心臟供血,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而形成急性,持續供血中斷即缺血缺氧導致心肌壞死。
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者治療方法不當,就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及早發現并給予有效地搶救和護理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突然死亡,多發生在一側或兩側,一般都是先從頸開始,逐漸向左肩和左上肢蔓延,最后發展到左前臂,然后再波及全身其他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細胞內的心肌鈣蛋白水平升高,肌鈣蛋白升高,心電圖變化為急性心肌梗死可以作為診斷準則。
一般來講,心肌梗死須經全方位系統治療以保護與維護心臟功能。
首先要用雙聯抗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療以阻止梗死面積增大和心肌缺血范圍減小。住院后需心電監護并對嚴重心律失常及時治療。然后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打通血管有效地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大大提高了心梗患者救治率。
急性心肌梗死,它的診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特征性的心電圖改變以及動態的演變過程,還有實驗室檢查,診斷并不困難。
老年人出現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胸悶、胸痛等癥狀時,應注意。首先是急性心肌梗死,然后是心電圖,心肌酶,肌鈣蛋白,動態觀察。在無病理Q波的心內膜下心肌梗死及較小的透壁心肌梗死時,血清肌酶及肌鈣蛋白檢測對其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要區別于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動脈栓塞、急腹癥、主動脈夾層等。
急性心肌梗塞的護理很重要,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1、急性期患者要接受醫務人員的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會很不舒服,主要有胸悶、胸痛、氣短、憋悶等癥狀。患者會很緊張,而治療的重點是讓患者安靜下來。由于患者越是焦急,心肌耗氧量就會增加,心肌梗塞的復原就會變得困難,因此,安撫是非常必要的。
2、如果患者的情緒過于緊張,可以使用鎮靜劑。
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低血氧時,應給予患者輸氧;同時要讓患者的家人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病人出現便秘或者其他腸胃問題,會導致心肌梗死的病情惡化。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住院期間,如果病情穩定,沒有其他并發癥,可以讓病人回家進行護理。
要定時服用藥物,定時復查,做到大便暢通,多運動,不能有太多的情緒波動,不能過度工作,不能抽煙,不能喝酒,不能吃太多。其中,堅持科學、適度的運動是康復治療的重要手段。在心肌梗死后1-2個月內,心肌壞死已經痊愈,這時候進行康復治療,可以促進體能的恢復,提高心臟側支循環,提高心肌功能,降低復發和危險因子。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體質的強弱,年齡,個人喜好,進行適當的鍛煉。比如走路、練太極拳,都要控制好運動量,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需要和醫生商量。運動量太少雖然比不鍛煉要好,但效果不佳,運動量太多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在運動時,若出現心前區不適,應立即停止鍛煉。運動要分階段進行,在出院前期要適量的運動,要根據身體的恢復情況和心功能的變化,逐漸的增加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