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與高血壓有一定的相互關系,具體分析如下:
高血壓會導致腎臟病變,腎臟血管變窄,這是導致尿毒癥的主要病因。在血壓高的時候,尿蛋白升高可能是腎的疾病,也可能是腎功能下降,或者是全身的血管的損傷。腎和腎的血管出現問題后,腎素分泌會增加,從而引發身體各處的細小血管的抽搐,從而造成小動脈的阻力增大,從而引發高血壓,無論是由腎病引發的高血壓,抑或是由高血壓引發的,所以兩者的關系比較復雜。
高血壓和腎臟有很大的關系,高血壓分原發性的高血壓,繼發性的高血壓,還有腎性高血壓,就是腎功能不好,腎臟有問題而導致的高血壓。患高血壓時間長了會影響腎臟,早期可多年不出現腎功能障礙。高血壓引起腎臟結構表現為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為雙側對稱性彌漫性病變。晚期由于病變的腎單位越來越多,腎血流量逐漸越來越少,腎小球濾過率逐漸降低影響腎功能。可發生身體水腫、出現蛋白尿及管型尿情況。嚴重的可出現尿毒癥的表現。
高血壓有兩種類型,一種叫原發性高血壓,二是稱繼發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屬于繼發性高血壓范疇,主要由腎臟實質性病變及腎動脈病變導致血壓增高所致。
腎性高血壓患者一旦確診為腎病時,其病情往往比較重,因此必須及時治療,否則很容易發展成尿毒癥,最終需要進行透析或者移植才能得到治愈。此外,高血壓和腎功能狀態也有一定關系,腎功能減退增高,腎功能衰竭晚期80%以上伴高血壓,單純腎結石通常不導致高血壓。腎結石在臨床上比較多見,它是由各種原因造成腎實質細胞內形成晶體而發生的疾病,也叫尿路結晶癥。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導致腎積水,長期或者慢性腎積水都會導致腎臟損害,由此引起腎功能減退,這時很可能會發生高血壓,因此,腎結石和高血壓,尤其與腎性高血壓仍存在著某種聯系。
高血壓和腎臟密切相關,原發性高血壓可影響腎的結構與功能,最終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各種慢性腎臟疾病導致的高血壓稱為腎性高血壓,主要分為腎實質性高血壓和腎血管性高血壓,腎實質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高血壓和腎臟疾病關系密切,互為因果和加重因素。
肥胖和高血壓有很大的相關性,肥胖和高血壓有很大的聯系,而浮型肥胖癥患者更有可能患上高血壓。因此,對于有高血壓的人群,最好不要多吃肥肉、魚籽、煙肉、火腿腸等食物,可以多食用魚肉、雞肉、瘦肉等高品質的食物。也可以多食用豆漿、豆腐腦等植物蛋白質,如果有發胖的人,最好把BMI降到24kg/m^2以下,控制病情。
目前,存在高血壓與高血糖并存,或首先出現高血壓,再過一段時間就會緩慢地產生高血糖的現象。
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以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但它們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再一個是血糖上升,進一步引起血壓上升,高血糖又高血壓。由于血糖升高的確要是持續時間較長的,血管功能降低,可有血壓上升,但對高血壓有影響、發病原因復雜,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與高血糖相關,而與其他因素無關。比如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也可以引發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