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心臟負荷過重,出現心律失常,出現心律失常,出現心房顫動的典型表現,這屬于心律失常,需要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同時要積極控制血壓。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其主要危害是心臟,腎臟,大腦等器官發生病理性改變,高血壓會導致心臟結構發生變化,出現左室肥厚,心房增大,當結構發生變化時,會引發各種心臟疾病,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使心房增大,從而導致房顫的發生率增加,因此高血壓誘發房顫的主要機制是長期高血壓,使心房發生結構性改變所致。
一般情況下,患者如果高血壓與房顫常同時存在。首先要把血壓控制好,使用降壓藥物配合抗心律失常藥物,因為血壓控制不佳是導致房顫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伴隨房顫常用的降壓藥有ACEI和ARB類,如依那普利,纈沙坦。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也很常用。射頻導管消融在治療房顫上效果明顯。
另外要注意房顫患者的抗凝治療,防止血栓形成。
有高血壓和心房顫動的病史。子宮切除術前需要嚴格評估。房顫通常會服用一些藥物。它會造成凝血功能的改變。需要手術非常謹慎,可能會造成出血,這是很難止血的。這方面需要評估,否則應首先治療心房顫動。高血壓還需要評估心臟的功能。
對于老年高血壓病人,需要低鹽低脂飲食,需要口服藥物控制血壓,更多檢測血壓變化和房顫,需要口服抗凝劑預防肺栓塞、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需要口服控制心室率的藥物,心功能不全時需要抗心力衰竭治療。
高血壓患者比較容易患上房顫。
與正常人相比,高血壓患者可能會導致心臟結構的異常,左心室是長期高血壓的主要受累部位。左心室壓力過大,會導致左心室的心肌細胞變性,纖維化甚至會出現心腔結構的擴大,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出現心衰,左心室擴大時間長,也會影響左心房,房性心律失常屬于房性心律失常。高血壓患者容易出現心房顫動,主要是由于平時高血壓控制不住,高血壓時間過長,容易誘發高血壓性心臟病。正常人一般不會出現房顫,所以高血壓患者要注意平時飲食調節降血壓,盡量控制血壓。還可以通過藥物控制血壓來預防房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