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屬于肝病的一種,屬于比較嚴重的肝病。其臨床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
1、肝臟功能減退:初期表現為輕度食欲減退、乏力,在失代償期可表現為食欲減退、乏力、黃染等。
2、門靜脈高壓:主要表現為食管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脾臟增大、痔瘡等。
患者出現肝硬化,需要及時治療,以防病情進一步發展或者引發其他并發癥。
肝硬化的癥狀有以下幾個方面。
肝硬化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病癥,其臨床癥狀主要有代償期和失代償期。在代償期,是因為肝內殘留的肝細胞在維持著自身的功能,并不會對患者的生存品質產生什么影響。而在失代償期,會出現腹水、靜脈曲張、肝性腦病、電解質紊亂、腹膜炎等疾病。在失代償期,可以根據肝臟纖維化四個項目來判定病情的輕重,從而制定出相應的處理方案。有助于臨床上對肝硬化的診斷。
肝硬化代償期可有輕度乏力、腹脹、肝脾輕度大、輕度黃疸,肝掌、蜘蛛痣。失代償期可有全身癥狀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腫。有肝功損害及門脈高壓癥。內分泌障礙,低蛋白血癥,雙下肢水腫、尿少、腹腔積液、肝源性胸腔積液等。
肝硬化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肝硬化的病因頗為復雜,包括藥物及毒素、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先天或后天性膽道梗阻、代謝性疾患、心血管疾患等。肝硬化晚期一般為肝硬化失代償期,會出現腹水、黃疸、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征、電解質紊亂和肝性腦病等,終末期會表現為肝功能衰竭。
肝硬化晚期會出現低蛋白血癥的情況,全身浮腫,黃疸,脾大,門靜脈高壓,腹水等癥狀。嚴重者會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如食欲不振、腹脹,還有嘔血、黑便等癥狀。治療方面主要靠休息,抗纖維化療,限制水的攝入、利尿、放腹水,預防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晚期常出現鼻痰、牙齦出血、皮膚瘀斑、胃腸粘膜糜爛出血、鼻出血、嘔血、黑便等。女性經常有月經過多和其他癥狀。肝硬化后期出血傾向加重胃腸道出血。肝硬化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肝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下降、脾功能亢進所致血小板減少、毛細血管脆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