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屬于燒傷外科治療的范圍,因此去當地醫院燒傷外科就診即可。治療上需要依照患者燒傷的面積和程度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早期需要對燒傷的創面積極的消毒包扎,預防體液滲出多而導致的休克。同時還要配合理療,后期要積極的預防感染。
燒傷后不能吃魚,燒燙傷后,由于傷口不好恢復,所以飲食一定要禁忌發物之類的食物,燒燙傷病人對發物非常敏感,食入后可使創面不易愈合,并產生水腫。常見的發物有豬頭肉、老母豬肉、狗肉、雀蛋、鯉魚、鯽魚,香菜、蒜苗及韭菜等。
小孩子皮膚燒傷之后,用水沖洗傷口約10分鐘,沖洗時使用中等水流,這樣可以避免對燙傷部位造成傷害,減輕疼痛。如果不是很嚴重涂抹一些燙傷膏,注意加強對傷口的護理就可以,如果傷口特別嚴重,引起水泡化膿或者感染的現象,這個時候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皮膚科處理,在醫生的指導下涂抹一些外用的藥膏,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口服一些消炎藥,注意保持傷口的清潔衛生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被燒傷的患者需根據燒傷的嚴重程度選擇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或就醫治療,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
在第一時間,患者需要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患處,以帶走局部熱量,減輕對皮膚的疼痛和熱損傷,并減輕創面的深度,有利于后續的治療。對于一度燒傷的患者,可采用藥膏局部外涂,如京萬紅軟膏。這種藥膏具有涼血、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患處的快速愈合。可對于中小面積的二度或三度燒傷者,可能出現局部感染的情況,而該藥膏還具有消炎、提膿祛腐的作用,可使感染污物及痂皮溶解脫掉,促進創面愈合,有助于延緩病情發展,減輕創面擴大的程度。
對嚴重燒傷者,應就近前往醫院的燒傷科進行進一步治療,同時不要進行創面包扎或涂藥膏等措施,以免發生感染。
一般情況下,寶寶燒傷,家長可以通過使用藥物、日常護理等方式進行處理。具體內容如下:
1.使用藥物:如果寶寶燒傷了,家長要及時帶寶寶就醫檢查,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濕潤燒傷膏、紅霉素軟膏、燒燙傷膏等藥物進行治療。
2.日常護理:家長應注意寶寶燒傷部位的護理,不要磕碰、擠壓到患處,以免導致寶寶二次受傷,還應注意周圍的清潔衛生,避免感染。
被火燒傷后,需要立即冷卻燒傷部位,輕度燒傷的患者通常可以自行處理,但燒傷較為嚴重的患者,需要及時就醫診治。
在被火燒傷的第一時間,患者需要盡快離開火源,避免繼續受到燒傷。隨后立即用冷水沖洗燒傷部位,持續沖洗至少15-20分鐘,以降低熱量,減輕燒傷程度,并緩解疼痛。如果燒傷面積較大、疼痛無法緩解、出現水泡、潰爛或感染跡象,或者燒傷是由化學物質引起的,應盡快就醫就診。
此外,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可以遵醫囑使用燙傷膏促進創面愈合,如京萬紅軟膏。該藥膏對中、小面積淺度燒傷創面有活血止痛作用,對大面積燒傷晚期殘存小創面有促進生肌長皮作用,對已感染的深度燒傷創面有促進去腐脫痂作用。作用范圍較廣,輕重燒傷都適用,能加快創面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