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人都會覺得發生脫肛的發生是因為痔瘡。但是實際上,脫肛的原因遠遠不止痔瘡。病人在生活中需要細細提防。脫肛引起的原因有先天不足,發育不全,病久體弱,營養不良,內痔三期,肛直腸息肉,氣血衰退,年老機體衰弱,婦女多次分娩等,引起的原因有很多。
營養不良小兒,坐骨直腸窩內脂肪消失,使直腸失去周圍支持固定作用,便秘,內痔,直腸粘膜松弛,這些都是可以引起脫肛的誘因,加強肛門護理和清潔。每次大便后用溫水先清洗肛門,加強營養和飲食衛生,防止腹瀉或便秘。
脫肛引起的要素有:1、周圍肌肉支持力弱: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較弱。2、黏膜松弛:直腸黏膜附著在肌層上較松弛,黏膜易自肌層滑脫。3、任何情況使腹內壓長期增高或突然增高,均可促成直腸脫垂。如經常便秘、腹瀉、百日咳、包莖及膀胱結石、長期慢性咳嗽等,常是脫肛的誘因。有些疾病(如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或損傷,造成括約肌及直腸周圍肌肉功能或神經功能障礙者,直腸失去支持,腹壓增高即可發生直腸脫垂。
痔瘡引起的。因為女性生產后盆底肌肉松弛會導致痔瘡復發或著加重的,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大便干燥,便后溫水坐浴,堅持提肛運動,對產后恢復也有好處的。
脫肛的原因不同年齡段,原因不同。老年人可能年紀大,肌肉松弛而脫肛。中年人可能腹內壓增高導致脫肛。長期咳嗽的人群,咳嗽可導致腹腔內壓增高都可能導致脫肛。有痔瘡的人也會導致脫肛。
幼兒脫肛是因為長期腹壓增加久坐便盆,直腸粘膜會從肛門脫出,不容易回納形成的。脫肛的情況目前比較常見,營養不良的孩子,由于長期腹瀉、坐骨直腸的作用,括約肌收縮力減弱,使直腸向下移動。患兒排便后,直腸如不能自動縮回,須用棉花或軟布蘸少許植物油,輕輕將其托回,并囑咐孩子兩腿并攏側臥休息后,再下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