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寒濕比較重,主要表現就是畏寒肢冷同時出現月經期間的疼痛,受涼后加重,有些人還會有胃痛的表現,要是吃中藥,可以吃一些暖宮丸,平時也可以用一些生姜紅糖水來泡水喝,或者做艾灸也是有好處。
薏米是健脾祛濕的,去醫院找個專業的中醫大夫看一看,讓中醫大夫開點兒溫中散寒健脾祛濕的中藥喝喝調理治療一下比較好。平時多注意飲食,忌食生冷寒涼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適當的運動鍛煉一下。
體內寒濕重可以遵醫囑吃四妙丸、參苓白術散、歸脾丸等中藥,具體分析如下: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體內寒濕重多表現為頭暈、腹脹、臉色蒼白、精神萎靡、手腳冰涼、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身體無力、出汗、腹痛、食欲減退等。舌苔會出現厚膩,舌體肥大,邊緣有鋸齒狀,甚至便秘。平時可以多喝一些薏米紅豆粥,也可以多吃一些羊肉、豬肚、牛等。可以口服歸脾丸、參苓白術散、四妙丸等中藥進行調理,同時還可以進行拔罐、適當的鍛煉。
溫宮散寒,燥濕化痰,理氣調經。臨床上一般選取方劑蒼附導痰湯加減。方藥組成一般為蒼術、香附、陳皮、茯苓、枳殼、法半夏、膽南星、炙甘草,生姜。平時調理可以用生薏苡仁和赤小豆熬水服用,療效也是不錯。
一般情況下,腎虛寒濕可以在吃醫生指導下吃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等中成藥,具體內容如下: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陽氣具有溫煦、促進作用,而陽氣則是人體所有的陽氣之源。有可能是腎陽不足,寒濕內停造成的。主要表現為體內的陰寒和寒濕的阻礙,導致體內的陽氣溫煦、推動作用減弱。因此在治療上要注意的是溫養腎陽,健脾利濕。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人參白術散、桂附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