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血壓低、低血壓高具體的治療方法,首先還是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確定令血壓增高的原因,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排除繼發高血壓后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接著可以做一些腎功能、腎上腺ct等相關的檢查,同時也要注意血脂的情況,如果有其他的疾病,建議可以同時治療。
高血壓會出現頭痛,頭暈眼花,失眠乏力等癥狀。低血壓常出現的癥狀為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等。兩者都需要進行藥物治療。高血壓需要長期終生性用藥,低血壓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飲食調整。
正常收縮壓是90-139,舒張壓是60-89.如果血壓為140/90或以上,或者其中一種不服用超過三次,則可以診斷為高血壓。治療原則是調整生活習慣,長期定期用藥。對于老年人,由于動脈硬化和壓力差大,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戒酒,工作與休息相結合,適當鍛煉以增強體質,定期服藥,并將血壓控制在140/90以下。
一般情況下,血壓控制不好,可能出現早上血壓低、晚上血壓升高的情況。這種情況可能與降壓藥作用時間過短或劑量過小有關。也就是說,可能是使用了短效藥物,持續時間不夠,導致血液中藥物濃度偏低。還有就是降壓藥的劑量不夠。針對這一現象,可以選擇一種長效降壓藥,每天服用一次,避免使用時效短的降壓藥。此外,患者也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調整藥物劑量,適當增加劑量偏小。通過以上措施可使血壓保持在適當水平。
清晨血壓高一用藥就血壓低應該用一些比較溫和的降壓藥,比如一些中藥降壓制劑,或者是不要服用降壓藥,先定期復查一下,有的生活習慣控制好了,血壓也能恢復正常的。注意調理控制低鹽低脂飲食,每天適當的運動,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少吃含油脂高的時候。
植物神經紊亂可能會引起血壓高或血壓低,具體分析如下:
植物神經失調會導致血壓不穩定,從而導致血壓過高或者過低。這是因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平衡機制被打破,導致了神經制衡失調,從而導致體內微環境紊亂和功能血壓升高或者下降。對于此類病人,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及時調整神經功能,并配合醫生進行穩定的血壓控制。另外,保持良好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緒也能幫助患者穩定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