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肝病是由于血吸蟲導致的肝功能異常。感染血吸蟲后容易引起肝臟的損傷,出現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肝臟發生炎癥或者肝硬化血吸蟲病進入到肝硬化階段是不可逆轉的,因此需要有一個長期治療的方案。平時要注意忌酒,不要吃粗糙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和充足睡眠。
血吸蟲病是由于人體感染血吸蟲所導致的嚴重寄生蟲病。成蟲寄生于人體門脈-腸系膜靜脈系統,主要病變是由于蟲卵沉積在肝臟和結腸,引起蟲卵肉芽腫及繼發的纖維化。分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蟲病三種,尤其是晚期血吸蟲病可引起門脈高壓性肝硬化,出現巨脾、腹水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后果嚴重。主要是由于易感者接觸了含有血吸蟲尾蚴的疫水而導致感染。
血吸蟲引起肝硬化考慮與感染相關,需要積極進行治療。
血吸蟲是以瘟水、家畜等為媒介,進行皮膚傳播,通常在門脈附近繁殖,可能會發生肝硬化。血吸蟲病的治療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治療血吸蟲病,二是治療肝硬化。治療血吸蟲病主要是通過驅蟲藥進行驅蟲,一旦出現肝硬化,就需要立即進行治療,避免危及生命。預防血吸蟲性肝硬化的主要措施是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不能在野外游泳,不能在洪水期間與病原體接觸。治療期間,要保持良好心態,定時檢測肝功能,以明確病情發展。
血吸蟲病的治療最重要的就是針對血吸蟲的殺蟲治療。首選的藥物是吡喹酮,它具有毒性小、療效好、給藥方便、適應癥廣的特點,可以用于各期各型的血吸蟲患者。吡喹酮對血吸蟲各個發育階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殺蟲效果,特別是殺成蟲作用是非常好的。吡喹酮的毒性比較低,治療的劑量對人體的各個系統幾乎是沒有什么明顯的影響的。
血吸蟲病的臨床表現有發熱,是主要的癥狀,發熱可以出現高熱或低熱。胃腸道的癥狀常有痢疾樣的大便,可帶血和黏液,肝臟脾臟的腫大,肺部癥狀相當常見,如咳嗽、胸痛,部分會出現痰中帶血。
血吸蟲病如果及時診斷,肯定能夠治好。血吸蟲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急性期的高燒的病人,可以適當的用一些糖皮質激素,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一些退燒的藥物,也可以物理降溫,慢性和晚期病人,應該要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飲食和多種維生素,并要對貧血進行治療,肝硬變有門脈高壓的時候,要加強保肝治療,必要的時候需要進行脾臟的切除,另外就是需要針對病源進行治療,驅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