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脊髓損傷在患者手術后的2-3周做康復訓練。
脊髓損傷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脊髓損傷,常見感覺障礙、運動功能異常等癥狀。脊髓損傷后通常在患者手術后的2-3周以后進行康復訓練,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心理方面進行護理,還可以在術后第2周可以采取運動療法,鍛煉患者肌肉。
患者日常應該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目前應該將應用康復理療等方法進行康復治療應該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恢復一般是非常緩慢的,對營養(yǎng)神經的一些藥物的效果也是相對差一些的,所以主要是維持目前的狀態(tài),然后積極康復鍛煉緩慢,改善這種后遺癥的表現。因為目前這種脊髓損傷已經將近一年的時間了,所以目前的癥狀已經是屬于后遺癥的表現。
高位截癱是指脊髓高位損傷導致的癱瘓,一般發(fā)生在第二胸椎以上為止,會出現四肢癱瘓,預后不佳,完全喪失自理能力,肢體感覺消失,神經反射消失,排尿和排便自主反應消失,會帶來嚴重的傷害。部分脊髓損傷高位截癱是可以恢復的,但是存在不可逆神經功能損傷的,一般無法恢復。
1、痙攣:從腰部到腳都會有痙攣,而且對聲音過敏,突然的聲音會加重疼痛和痙攣;2、大小便無法自理:小便需用導尿管才能排出,大便需用藥物幫助排出。3、無法出汗:從腰部到腳都不會出汗,是在做了磁共振以后不再出汗了,而且疼痛也加重了;4、疼痛:從上腹部到腳24小時疼痛,有時如萬根針扎、有時如刀攪、有時如火燒,并且整個下身象被水泥灌注了一樣僵硬的疼痛。高位截癱在病情穩(wěn)定之后胸部以下會失去全部知覺。
早期康復訓練往往都是指損傷以后4周以內的訓練,這時的訓練強度不宜過大,每天1-2次,每次1-2個小時,后期訓練可以逐漸加大訓練強度。在病人康復訓練時,首先要注意保持病人正確的姿勢,保持正常功能位,特別是關節(jié)功能位的訓練。
脊髓損傷后的康復訓練:物理治療:包括肌力訓練、平衡和協調訓練、站立和步行訓練、輪椅訓練、體位和轉移訓練、減重訓練、理療、肌電生物反饋治療等。作業(yè)治療:包括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訓練、娛樂和工作訓練等。矯形器應用:包括踝足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交互式步行矯形器、上肢矯形器等。心理治療:包括心理疏導、生物反饋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