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經常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就算見到自己平時特別喜歡吃的東西,也沒有想要吃的欲望,還可能伴隨著惡心的狀況。糖尿病腎病的患者在早期不容易出現水腫,但是當人體的血漿蛋白降低了,有些患者就會出現輕微的水腫狀況,在晚期時,隨著血漿蛋白的不斷降低,身體出現水腫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水腫成了糖尿病腎病的一種常見癥狀。
糖尿病腎病引起的反復水腫原因如下:
1.四肢微血管病變,管腔狹窄或堵塞,血流停滯,微循環障礙造成水腫。
2.毛細血管通透性提高,血漿滲入組織間,滲透壓力增加造成水腫。
3.蛋白質損失形成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引起的蛋白質合成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引起水腫。
4.腎小球硬化過濾率降低,鈉水保留造成水腫。
5.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末梢血管擴張,動靜脈分流形成靜脈淤血從而造成水腫。
6.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性提高,輸液從血管滲透到身體之間引起水腫。
控制好血糖水平就可以。糖尿病屬于慢性病,需要長期使用降糖藥進行控制。同時要觀測血壓,是血壓也要達標,血脂也要達標。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少量多餐,注意低糖低脂飲食。
糖尿病腎病尿蛋白轉陰是糖尿病腎病的第三期,也稱為微量白蛋白尿期。
本階段患者尿白蛋白高于正常人,在30mg/24h以上,或20ug/min以上,但低于常規尿蛋白檢測水平,在300mg/24h以下,或200ug/min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確診5年后應定期篩查是否存在微量白蛋白尿。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糖尿病時,應開始定期篩查有無微量白蛋白尿。
尿蛋白與糖尿病腎病是有關的。
特別是一些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病程長更容易合并糖尿病腎病病變。糖尿病腎病的并發癥出現后,大量的白蛋白可能會從腎臟中過濾出來,從尿液中泄漏出來。屆時尿常規提示尿蛋白陽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測也常升高。出現糖尿病、腎臟病時,需積極控制血糖,也可選用腎保護、尿蛋白減少藥物,避免尿蛋白持續增加。大量白蛋白從腎臟滲漏會導致血液白蛋白水平下降,出現顏面部和雙下肢水腫癥狀。重癥化還會導致肌酸酐水平上升,尿毒癥和腎功能衰竭發展需要透析治療。
糖尿病腎病伴有尿蛋白升高,需要降低尿蛋白,視情況可以服用降壓藥或抑制劑。
患者在治療前要確定自己是糖尿病腎病還是免疫性腎病,是單純糖尿病腎病還是糖尿病,還是其余腎病。診斷明確后,如果是糖尿病腎病,可以使用ACEI或ARB類的降壓藥來減少尿蛋白,使用一些活血化瘀、改善腎臟循環的藥物來減少尿蛋白。如果糖尿病合并其余免疫性腎病,可以加入激素或免疫抑制劑來減少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