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氣短、乏力、心悸、失眠是非常常見的臨床癥狀。在診斷中可以考慮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病理因素引起的,比如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主要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患者會出現胸悶氣短,嚴重時會影響睡眠。這時候就需要進行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或血管造影等臨床檢查,明確診斷,解決問題,這樣癥狀才會有所改善。
第二個方面是軀體化癥狀。簡單來說就是神經官能癥,就是通過一些臨床輔助檢查,查不出具體是什么病理因素導致的癥狀。治療方面,癥狀要改善,比如安眠藥幫助改善睡眠。睡眠改善后,還會出現心慌、氣短、胸悶。
如果一個人心慌、胸悶、氣短還有失眠,要考慮有沒有焦慮狀態,或者是焦慮障礙。
因為失眠和焦慮往往容易共病,心慌、胸悶、氣短,可能是交感神經亢奮的表現,有些人還會有身上忽冷忽熱、出汗、手抖、肌肉緊張的表現。焦慮最根本的表現是心理的情緒緊張,是說不清緣由的擔心、害怕、提心吊膽,莫名其妙的緊張,有些人總覺得有什么事要發生,但又不知道有什么事要發生,老是處于惶恐不安的狀態。這種情況往往合并失眠,失眠和心慌、胸悶、氣短一樣,這是焦慮癥的表現,這種情況應該抗焦慮治療。
出現胸悶氣短心悸焦慮失眠等癥狀是因為壓力過大導致的,可以通過運動配合藥物一起治療,可通過快走等運動,或尋找合適宣泄方式進行緩解。若因壓力過大,導致病人出現較為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需使用藥物進行調節。
一般來說,胸悶心悸失眠可能是焦慮、抑郁導致的。
出現胸悶、心悸、失眠等癥狀時,要注意心電圖的變化。胸悶、心悸、失眠是焦慮、抑郁的軀體化表現,心電圖正常。如果胸悶、心悸、失眠等癥狀長期存在,可以使用一種能夠判斷焦慮程度的量表,并使用抗焦慮和憂郁癥的藥物。當心情舒暢時,身體上的不適如胸悶、心悸等都會減輕。
心悸,心慌,氣短是否會猝死,與引起這種癥狀的原因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是器質性心臟疾病引起的,有猝死的風險。如果是非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一般不會有猝死的風險。此外,貧血也可以出現心悸,心慌,氣短,糾正貧血,癥狀即可改善,一般也不會引起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