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臼骨折主要是指骨盆兩側髖關節出現了骨折的情況。髖臼骨折最常見的是后髖脫位,或者是臀部遭受嚴重的創傷。髖臼是髖關節中最主要的部分,股骨頭位于髖臼中,髖臼和股骨頭之間的聯系就像夏季人們戴著帽子一樣,髖臼就像是一頂帽子,而股骨頭就是腦袋。結論:髖臼骨折需要盡快進行外科手術,將斷裂、斷裂的骨骼重新接上,以達到解剖學復位的目的,以保證髖關節的正常功能。
髖臼骨折多久能坐,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1.八周左右:如果患者受到外傷,可能會導致髖臼骨折,如果病情比較輕微,沒有影響骨盆的穩定性,恢復需要的時間相對較短,通常八周左右能坐。
2.三個月左右:髖臼骨折,如果病情比較嚴重,是粉碎性骨折,已經嚴重并影響了骨盆的穩定性,恢復需要的時間相對較長,可能三個月左右才能坐。
髖臼骨折的保守治療方法有臥床休息、大轉部位的骨牽引術等。具體分析如下:
1、臥床休息,用股骨髁上骨牽引治療,能使髖臼骨折恢復良好,術后恢復良好。由于股骨頭的局部有足夠的血供,所以正常的骨折是沒有問題的。
2、若合并髖部中央脫位,需采用大轉部位的骨牽引術,以達到復位,保證髖臼的完整性,從而促進髖臼的正常修復。
髖臼骨折要做CT檢查、三維CT重建檢查、X線檢查等。
CT檢查:CT掃描時,髖臼臼頂部層面可見后上邊緣粉碎性骨折,臼中部范圍內可見臼后緣骨折合并缺損。臼中段可發現臼后邊緣骨折,同時伴有缺損。后柱骨折CT上可見冠狀位,臼中段及坐骨結節各有一個正方形及坐骨結節。
2、三維CT重建檢查:三維CT重建檢查在骨盆骨折的診斷和分類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能清楚的看到許多X線無法看到的骨折移位和位置,其優勢明顯。
3、X線檢查:X線穿過髖臼的幾何中心,在髖臼頂骨折的位置與這個幾何中心連接,這兩條線的角度就是頂弧的角度。
左髖臼骨折可以通過日常調理、手術治療等方式進行處理。
在臨床上,左髖臼骨折并不是很普遍,但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日后走路受到很大的阻礙。如果癥狀不嚴重的話,可以采取保守的方法,同時可以采用平臥位和患肢牽引,在一個半月左右就能恢復正常走路。但如果髖臼骨折發生了脫位,就要進行外科手術,不然一旦發生了變形,那么在行走過程中會導致股骨頭受到損傷,從而導致髖關節損傷,導致劇烈的疼痛。
骨盆骨折和髖臼骨折并不是同一回事,在骨折部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也不要盲目治療,一定要進行詳細的檢查,掌握究竟是哪種類型的骨折,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用藥,這樣才有事半功倍的療效。另外骨折患者在恢復期內一定要注意保持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還要注意多休息,不能過度勞累,不能熬夜,不要干體力活,否則也會導致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