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支氣管炎簡稱是慢支。特征主要是氣流受限,這種氣流受限不是進行性的平時可以預防和治療。在寒冷的季節發病就會加重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喘息,這種疾病與變異性哮喘、支氣管擴張癥、肺結核等有相似性,所以需要讓專業的醫生進行鑒別,一旦有發病的癥狀就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治療,因為這種疾病越早治療越有利于盡快的康復。
慢性阻塞性肺炎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但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來控制病情的惡化。一旦確診,首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抗感染的藥物,同時還要配合化痰和支氣管解痙劑進行積極的治療。在此期間,若動脈血氧分壓低于7.33KPa,應立即進行室內氧治療。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對呼吸的鍛煉,引導病人做深、慢的腹部呼吸,降低呼吸阻力。如果是到了后期,要進行肺移植手術。
特發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伴機化性肺炎一般使用藥物治療。機化性肺炎,即目前的隱因性機化性肺炎。原因尚不明確,但通常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診斷依據的是臨床-放射學-病理學。肺部組織學檢查是診斷的基礎。糖皮質激素的用量在0.5-0.75mg/kg之間。2-4個星期后開始減少。一旦確診,應及早進行治療。病人對糖皮質激素的反應通常很好,也很快。早期處理可以減少機械通氣的發生。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是一回事,但都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三者之間有比較密切的關系。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患者每年咳嗽與咳痰的時間超過三個月,并且持續時間超過兩年。肺氣腫是指肺部終末細支氣管遠端的氣腔有持久的擴張,同時存在肺泡與細支血管的破壞,但尚未出現肺纖維化。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如果進一步發展,肺功能檢查出現氣流受限的情況,可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如果肺功能檢查尚未出現氣流受限,則不能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療原則是改善患者的癥狀、減少急性發作次數。臨床上的治療方法有:
1、支氣管擴張劑:膽堿能受體阻滯劑是最常見的藥物。
2、控制性吸氧,低流量吸氧。
3、抗生素:依據當地常見病原體和藥物敏感性,積極選用抗生素。
4、糖皮質激素:對反復發作、氣道阻塞較重的病人可以使用。
5、祛痰和鎮咳:只對痰多而不易咳出的病人使用祛痰藥。
慢性阻塞性肺炎可能會造成胸口疼痛,會影響到患者的呼吸系統,還會伴有咳嗽,呼吸困難和咳痰等情況,大多是因為支氣管受到不良的損傷引起的,主要包括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兩種類型,需要進行支氣管擴張治療。平時要注意多休息,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定期到醫院復查,防止病情進一步的加重,另外要注意開窗通風,嚴格的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