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脫肛是便秘引起的,治療要首先從根本上把便秘治療好,建議給孩子吃點益生菌調理一下腸道菌群功能,多喝熱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或者蜂蜜水,每天在時間上基本固定,逐漸使其適應按時排便;如果小兒不排便,也不可勉強,更不可強制孩子長時間蹲坐便盆。
孩子出現脫肛的癥狀,建議到醫院檢查后對癥治療。一定要多加注意衛生,平時可以每次大便后應用溫開水洗凈并輕輕的將脫出物托揉進去,而且飲食方面也需要多注意,防止腹瀉或便秘,不要太過勞累,注意適當休息,要有規律的作息,平時應注意肛門周圍的清潔衛生。
注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要坐著大便,不要用力,兒童脫肛即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向外翻出而脫垂于肛門外,F代醫學認為,兒童脫肛與骶骨彎曲度尚未形成有關。其發病高峰多見于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此時,小兒盆腔支持組織發育不全,不能對直腸承擔支持作用,另外,嬰兒期脊髓發育較慢,所以較易發生直腸脫垂。直腸息肉、百日咳、劇烈咳嗽、嘔吐、便秘、腹瀉等腹壓增高的因素,都可促使脫肛發生。
脫肛比較嚴重,應當及時地行手術治療:如果是不完全脫出,可以行PPH手術即直腸黏膜環切釘合術,可以將松弛的黏膜切除,或者是在直腸黏膜下注射硬化劑,產生無菌性壞死,從而導致脫出的直腸黏膜壞死,使黏膜與黏膜肌層融合。如果是完全脫垂,直腸壁全部脫出肛門外,需要行經肛門直腸懸吊固定術,然后用術中游離直腸后壁后置入補片,將直腸后壁與骨盆組織充分的相連。如果伴有肛門括約肌松弛,還可以行肛門成形術。
造成小孩脫肛的原因有很多,由于孩子的肌肉組織比較薄在兩歲前開始用坐便盆排便就會給會陰底部造成很大的負壓,就會容易引起脫肛,或者患兒有先天性的直腸疾病,一般采用的治療方法是保守治療,用中藥進行調理,平時用食物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