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髕骨脫位的特點是無外傷史或輕微外傷后出現髕骨脫位,主要表現為以下癥狀:
1、髕骨周圍疼痛:活動時間稍長時,疼痛就會加重,休息時減輕,而且是反復的疼痛,尤其是在爬樓梯的時候。
2、膝關節乏力:脫位、伸膝無力、膝關節下蹲、股四頭肌劇烈收縮等癥狀,也是習慣性髕骨脫位患者常有的。
3、膝關節腫脹:第一次脫位的患者,一般無癥狀,關節軟骨、關節囊損傷嚴重時,可導致膝關節內出血、腫脹等現象。
習慣性髕骨脫位多表現為患者髕骨脫位后未采取有效和積極治療措施,致使受損韌帶關節囊支持帶未能完全修復,晚期患者在正常活動狀態下,尤其正常跑,跳,蹲等活動狀態下,造成髕骨習慣性地從正常解剖位置脫出。
對此類病例的處理多采用手術治療,將受傷了韌帶,關節囊和支持帶的修復,為了使髕骨穩固地固定在其自身解剖位置,避免牽拉活動過程中髕骨雙側受力不均的問題,脫出在正常解剖位置而發生脫位。
習慣性髕骨脫位是由于膝關節有骨性缺陷或軟組織結構的原因。當膝關節彎曲到一定的角度時,髕骨向外側脫位,從而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這些病人常伴有髕骨高位、脛骨結節、股骨滑車間距過大、髕骨傾斜等。具體的手術處理、外側松解、內側髕股韌帶重建、截骨手術等都要經過專業醫師的綜合評估,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習慣性髕骨脫位,一般都要手術治療。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一般是骨骺未成熟的選擇軟組織手術。骨骺發育成熟的就需要骨性手術。最基本的手術是髕骨外側攣縮組織的徹底松解,然后再選擇一下兩種或三種手術方式,以調整伸膝裝置力線或重建內側髕股韌帶。
首先考慮還是長期的勞累,不良的姿勢,或者慢性炎癥導致的關節炎,不能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也不能長時間從事重體力活動,要控制自己每天運動量。癥狀嚴重可以吃點消炎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