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和哪些疾病容易相混淆
麻風病在早期的時候就會出現皮膚異樣現象,如果患者能夠及時的到醫院進行徹底治療,就能夠減少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由于麻風病的癥狀較多,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并且傳播速度較快,那么,麻風病都和哪些疾病容易相混淆呢?
麻風病人是麻風桿菌的天然宿主。麻風桿菌在病*內分布比較廣泛,主要見于皮膚、黏膜、周圍神經、淋巴結、肝脾等網狀內皮系統某些細胞內。在皮膚主要分布于神經末梢、巨噬細胞、平滑肌、毛帶及血管壁等處。在黏膜甚為常見。此外骨髓、睪丸、腎上腺、眼前半部等處也是麻風桿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圍血液及橫紋肌中也能發現少量的麻風桿菌。麻風桿菌主要通過破潰的皮膚和黏膜排出體外,其他在乳汁、淚液、*及陰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風桿菌,但菌量很少。麻風病要與皮膚病、蕈樣肉芽腫等疾病鑒別,詳情如下:
1.需要鑒別的皮膚病
瘤型麻風應與皮膚黑熱病、神經纖維瘤、斑禿、結節性黃色瘤、魚鱗病、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結節性紅斑、皮肌炎等鑒別:結核樣型麻風應與肉樣瘤、環狀紅斑、持久隆起性紅斑、皮膚黑熱病淺色斑型、環狀肉芽腫、尋常性狼瘡、體癬、遠心性紅斑等鑒別;未定類麻風應與白癜風、貧血痣、皮膚黑熱病淺色斑型淺色斑型和花斑癬等鑒別:界線類麻風應與紅斑性狼瘡、皮膚黑熱病、蕈樣肉芽腫(浸潤期)等鑒別。
2.需要鑒別的神經病
如脊髓空洞癥,其他原因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炎、外傷性周圍神經損傷、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進行性增殖性間質性神經炎、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股外側皮神經炎、面神經麻痹等。
那么患上麻風病后如何治療呢?
麻風病要早期、及時、足量、足程、規則治療,可使健康恢復較快,減少畸形殘廢及出現復發。為了減少耐藥性的產生,現在主張數種有效的抗麻風化學藥物聯合治療。
1.化學藥物
(1)氨苯礬(DDS)為首選藥物。副作用有貧血、藥疹、粒細胞減少及肝腎功能障礙等。近年來,由于耐氨苯砜麻風菌株的出現,多主張采用聯合療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風桿菌,且可抗Ⅱ型麻風反應。長期服用可出現皮膚紅染及色素沉著。
(3)利福平(RFP)對麻風桿菌有快速殺滅作用。
2.免疫療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風菌的特異免疫治療可與聯合化療同時進行。其他如轉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為輔助治療。
3.麻風反應的治療
酌情選用反應停(酞咪哌酮)、皮質類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靜脈封閉及抗組胺類藥物等。
4.并發癥的處理
足底慢性潰瘍者,注意局部清潔,防止感染,適當休息,必要時須擴創或植皮;握撸訌婂憻、理療、針灸,必要時作矯形手術。
溫馨提示,麻風病的出現和許多皮膚病都非常相似,特別容易出現誤診的幾率,所以患者在出現皮膚異,F象的時候,有必要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對癥檢查,確診了麻風病的具體癥狀,才能夠及時進行專業診治。
-
麻風病有哪些表現呢麻風病是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的疾病,通常大家對于麻風病的了解不是特別深刻,使得病人在出現身體表現癥狀時,使其都耽誤了最佳診療
-
得了麻風病有哪些征兆在以前患發麻風高發區,使之給人們身體帶來的傷害和發生傷殘幾率是非常高的,這都是對麻風病的早期癥狀不了解,繼而引發后期病情
-
麻風病的常見檢查項目在臨床上,患有麻風病的人們是非常多的,出現病情之后,會使患者內心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但這種不良的情緒如果長期存在,更是不
-
麻風病的早期癥狀特點麻風癥的發病范圍比較廣泛,尤其是耳部,麻風的發生幾率較高,這也是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項疾病癥狀,如果發生疾病,不能夠及時
-
麻風病都有哪些臨床表現呢麻風病通常都是由于麻風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對于這項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一旦侵犯到皮膚或者是粘膜,都會連累到深部組織以及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