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 伯牛患惡疾
近日來,根據很多的麻風病患者反應,他們被麻風病疾病困擾著,都不知道該如何擺脫麻風病疾病。同時麻風病的治療也成為頭號問題。那么,麻風病 伯牛患惡疾 下面咱們一起解答吧。
《論語雍也》記云:“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即冉耕,是春秋時期偉大教育家孔子的學生,很有美德,不幸得了惡疾。孔子去探望他時,他怕把病傳染給老師,不愿讓老師進屋,孔子只好隔著窗子握著他的手,同他談話,無限惋惜地說:“難活了,這是命呀!這樣好的人竟得這樣的病!”慨嘆不已。伯牛所患的這種惡疾,古代稱之為“癘”、“癘瘍”,或“大風”、“癩病”,相當于今日所謂之“麻風病”。身患這種病,是非常痛苦的。《黃帝內經》云:“癘者,營氣熱時,其氣不精,故使其鼻柱(梁)壞而色(容顏)敗也,皮膚傷潰。”《素問長刺節論》亦云:“病大風,骨節重,眉須墮(脫落)。”
1975年,在湖北省云夢縣出土的秦簡中,還有一段這樣的記述:有人懷疑自己得了麻風病,去找醫生看,經過詢問和檢查,醫生說:病人眉毛脫落,鼻梁骨塌陷,并有感覺遲鈍的現象,刺激鼻腔也不打噴嚏,四肢發生潰瘍,手上無汗毛,說話聲音嘶啞,是患了麻風病。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麻風病臨床表現的描述。過去,對麻風病沒有有效的治療辦法,只有隔離,有的病人就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搭棚,獨居世外,了此一生。他們在精神和肉體上的苦悶、痛楚是可想而知的,有的人甚至走上了自絕之路。“初唐四杰”之一的盧照鄰,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后來也為麻風病所困。他曾多次向孫思邈討取治療麻風的藥方。他的親朋好友,看到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地臥病在龍門山上,也紛紛向他贈醫送藥,結果還是治不好。患病期間,他寫下了《病梨樹賦》,訴說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最后,他還是投河自殺了。
古代的麻風病人受到嚴重的歧視。《秦律》中規定:“癘者有罪,定殺。或曰生(活)埋……”有的被火燒或水淹處死。后來,麻風病人的待遇可能稍有改變,才在秦簡中出現了“癘遷所”的記載。所謂“癘遷所”,就是專門收容麻風病人的隔離醫院,這當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風病隔離醫院,距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后來,唐代麻風病流行,也曾把一些寺院辟作“癘人坊”,即專門收容麻風病人的醫院,而且做到男女分住,給予一定的供養和照顧。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對傳染病的認識,已達到相當的水平。在國外,大約到公元560年,著名醫學家格利哥才提到東羅馬帝國都城拜占庭醫院中設有麻風病隔離病房,這比中國要晚了800多年我國古代人民隨著與麻風病的不斷斗爭,發現了不少可以治療該病的藥物與方劑。《神農本草經》中治麻風病的藥物,已有黃芪、巴戟天、枳實等。人們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某些蛇類也有治療麻風病的作用,如蟒蛇、烏蛇、白花蛇等,用它們的肉煮食,或將整條的蛇處理加工,制成藥酒來喝,對麻風病也有一定的療效。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名作《捕蛇者說》,就是描寫永州(今屬湖南省)人捕捉當地所產的一種“黑質而白章”的“異蛇”白花蛇可以用來治療麻風病的事。當時的農民被迫去捕這種劇毒蛇,往往被咬中毒而死,造成了許多“捕蛇者”的悲劇。
看了以上介紹你對麻風病的發病因素了解了吧! 五官科專家說,想避免麻風病的發生要注意勞逸結合,多食清淡食物,要多注意觀察麻風病,如有身體不適感,請立即去正規五官科醫院就診,以免耽誤麻風病病情!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麻風病 伯牛患惡疾應該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復。
-
麻風病有哪些表現呢麻風病是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的疾病,通常大家對于麻風病的了解不是特別深刻,使得病人在出現身體表現癥狀時,使其都耽誤了最佳診療
-
得了麻風病有哪些征兆在以前患發麻風高發區,使之給人們身體帶來的傷害和發生傷殘幾率是非常高的,這都是對麻風病的早期癥狀不了解,繼而引發后期病情
-
麻風病的常見檢查項目在臨床上,患有麻風病的人們是非常多的,出現病情之后,會使患者內心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但這種不良的情緒如果長期存在,更是不
-
麻風病的早期癥狀特點麻風癥的發病范圍比較廣泛,尤其是耳部,麻風的發生幾率較高,這也是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項疾病癥狀,如果發生疾病,不能夠及時
-
麻風病都有哪些臨床表現呢麻風病通常都是由于麻風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對于這項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一旦侵犯到皮膚或者是粘膜,都會連累到深部組織以及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