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與副傷寒都有哪些不同之處
說到傷寒和副傷寒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對于這兩種疾病它們之間是的癥狀是差不多的,但還是有不同之處的,患這種疾病讓人也是特別煩腦的一件事情,那么傷寒和副傷寒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能有所了解。
典型的傷寒自然病程為時約4周,可分為4期:
(一)初期相當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緩慢(75%~90%),發熱是最早出現的癥狀,常伴有全身不適,乏力,食欲減退,咽痛與咳嗽等。病情逐漸加重,本溫呈階梯形上升,于5~7天內達39~40℃,發熱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戰,退熱時出汗不顯著。
(二)極期相當于病程第2~3周,常有傷寒的典型表現,有助于診斷。
1.高熱:高熱持續不退,多數(50%~75%)呈稽留熱型,少數呈弛張熱型或不規則熱型,持續約10~14天。
2.消化系統癥狀:食欲不振較前更為明顯,舌尖與舌緣的舌質紅,苔厚膩(即所謂傷寒舌),腹部不適,腹脹,多有便秘,少數則以腹瀉為主。由于腸道病多在回腸末段與回盲部,右下腹可有輕度壓痛。
3.神經系統癥狀: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是由于傷寒桿菌內毒素作用中樞神經系統所致。患者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滯,反應遲鈍,聽力減退,重者可有譫妄,昏迷或出現腦膜刺激征(虛性腦膜炎)。此等神經系統癥狀多隨體溫下降至逐漸恢復。
4.循環系統癥狀:常有相對緩脈(20%~73%)或有時出現重脈是本病的臨床特征之一,但并發中毒性心肌炎時,相對緩脈不明顯。
5.脾腫大:病程第6天開始,在左季肋下常可觸及腺腫大(60%~80%),質軟或伴壓痛。少數患者肝臟亦可腫大(30%~40%),質軟或伴壓痛,重者出現黃疸,肝功能有明顯異常者,提示中毒性肝炎存在。
6.皮疹:病程7~13天,部分患者(20%~40%)的皮膚出現淡紅色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徑約2~4mm,壓之退色,為數在12個以下,分批出現,主要分布于胸,腹,也可見于背部及四肢,多在2~4天內消失。水晶形汗疹(或稱白痱)也不少見,多發生于出汗較多者。
(三)緩解期:相當于病程第3~4周,*對傷寒桿菌的抵抗力逐漸增強,體溫出現波動并開始下降,食欲逐漸好轉,腹脹逐漸消失,脾腫開始回縮。但本期內有發生腸出血或腸穿孔的危險,需特別提高警惕。
(四)恢復期相當于病程第4周末開始。體溫恢復正常,食欲好轉,一般在1個月左右完全恢復健康。
其它臨床類型
除上述典型傷寒外,根據發病年齡,*免疫狀態,致病菌的毒力與數量,病程初期不規則應用抗菌藥物以及有無加雜癥等因素,傷寒又可分為下列各種類型。
(一)輕型:全身毒血癥狀輕,病程短,1~2周內痊愈。多見于發病前曾接受傷寒菌苗注射或發病初期已應用過有效抗菌藥物治療者,在兒童病例中亦非少見。由于病情輕,癥狀不典型,易致漏診或誤診。
(二)暴發型:起病急,毒血癥狀嚴重,有畏寒,高熱,腹痛,腹瀉,中毒性腦病,心肌炎,肝炎,腸麻痹,休克等表現。常有顯著皮疹,也可并發DIC.
以上為我們大家詳細的介紹了傷寒和副傷寒有什么不同,大家對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和幫助呢,所以我們在平常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各方面的衛生,不要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如果感覺有不適請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與治療。
-
副傷寒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呢患上了副傷寒疾病的現象在我們的身邊并不是特別的少見了吧,副傷寒疾病的發生給患者朋友們的健康身體及生活都帶來了一定的危害性
-
副傷寒疾病常識的介紹對于副傷寒疾病的出現大家并不是特別的少見了吧,副傷寒疾病的發生給患者朋友們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較嚴重,為此平時的日常生活當
-
傷寒這個疾病發病機理概述對于傷寒這個疾病的出現大家并不是特別的少見了吧啊,傷寒疾病的發生嚴重的危害了患者朋友們的健康身體及正常生活,為此我們大家
-
傷寒的傳染源有哪些啊出現了傷寒這個疾病的現象在我們的身邊并不是特別的少見了吧,傷寒疾病的發生給患者朋友們的健康生活及身體造成的危害是比較嚴重
-
傷寒都有哪些并發癥出現的發生了傷寒疾病的現象,可以說是非常可怕的,這個疾病的發病率也是比較高的,為此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積極的去進行治療,那么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