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低血糖主要發生在以下情況:
1.早期糖尿病患者尚未確診糖尿病。因為患者的胰島功能受損,血糖的峰值和胰島素的峰值不能重疊,也會引起低血糖。此時低血糖癥狀較輕,交感神經興奮癥狀較多。
2.糖尿病人吃降糖藥或者注射胰島素后,吃得太少或沒有吃東西就會出現低血糖的狀況。
3.低血糖時可出現交感神經興奮,以心慌、出汗、出冷汗為主要癥狀,會有饑餓感。還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和低血糖昏迷。發生低血糖時,需要禁食或靜脈注射葡萄糖來糾正。
對于糖尿病的患者來說,低血糖是最常見的一種癥狀,多數是由于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時出現了一種暫時一過性低血糖。出現低血糖的癥狀可以出現頭暈,身體乏力,出汗,嚴重的還可以出現休克的狀態。如果清醒的狀態可以適當的少服用一些糖水或者含糖的飲料、餅干面包。
低血糖病人可用以下方式預防糖尿病:
1、加強血糖自我監測。預防糖尿病應重視加強血糖的自我監測,建議每日測量血糖1~2次,血糖不穩定宜早上起床,三餐前、睡前各測量血糖1次。
2、使用溫和的控糖藥物。為了避免糖尿病低血糖,建議治療時選擇作用溫和、中度的格列酮等。也可以與二甲雙胍合用。建議不要使用作用過強、過快的甘草酸苷,謹慎使用長效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并選擇長效制劑進行胰島素注射治療。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這種現象,必須引起重視,因為低血糖對人體的損傷特別大。嚴重的可以造成腦細胞損傷,甚至導致癡呆。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心慌,出汗,手發抖等癥狀時,可能是突發低血糖,此時應該立即進食來提升糖血糖。
低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
許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表現為低血糖,因為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許多患者會在下一餐之前經歷延遲的胰島素分泌峰值和低血糖。如果患者經常出現低血糖癥狀,則需要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以確定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患者餐后一小時血糖為10.0mmol,餐后兩小時為11或1mmol/L,可能需要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藥物使用不當、濫用其他影響糖代謝的藥物、飲食減少或吸收不良、活動不當等。此外,糖尿病患者精神狀態差,焦慮、煩躁、憂郁時,腦組織活動增加,糖量增加,空腹飲酒也有可能導致低血糖。血糖低于3.9mmol/L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上述癥狀,屬于低血糖。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一種是過量的降糖藥物,如胰島素劑量過高,或者口服藥物需要減量。還有一種是飲食結構不合理,比如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較少,會導致下一餐前血糖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