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外踝骨折手術后2-3天即可拄拐不負重走路,具體內容如下:
左外踝骨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骨折,治療起來比較容易,并發癥也比較少。術后2-3天內拔出引流管,可以拄拐不負重走路。4-6個星期后,再做X線檢查,發現骨折的線條稍微模糊,有明顯的骨痂,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局部的負重步行。通常,大部分病人在10-12周后進行X線檢查,發現骨折線不清,有持續的骨痂穿過,局部壓迫沒有疼痛,可以嘗試放棄拐杖,完全負重步行。
外踝骨折后多長時間行走是由骨折的嚴重程度和處理方法決定的。外踝骨折移位較大,伴有下脛腓韌帶損傷,通常要做外科手術,3個月內不宜進行負重步行,否則會造成鋼板松動和斷裂,3個月后再進行X光片檢查。
如果骨折線不清楚的話,可以用拐杖的一部分負重走路,然后根據骨折的恢復情況,逐步脫掉拐杖,負重走路,一般要4-6個月。并且外踝骨折一般發生明顯移位,則采取保守療法。骨折愈合后2個月后可以下地,部分負重行走,3個月后即可正常行走。
通常情況下,外踝骨折需要6-8個星期的時間。
由于體質的原因,外踝骨折的嚴重程度也不一樣,所以走路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如果身體恢復的好,骨折的話,6-7周后就可以下地走路。
如果外踝骨折的情況比較嚴重,周邊軟組織的損傷會影響到骨頭的穩定,一般要7-8個星期。建議患者平時忌煙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
通常情況下,左內外踝骨折需要4-6個月才能完全好。內外踝骨折屬于雙踝骨折,病情一般都比較嚴重。骨折的治療要求對骨折進行切開復位,然后進行內固定。如果病情比較輕微,可以通過手法復位進行治療,然后用石膏固定。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就需要手術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注意飲食規律,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吃含鈣量比較豐富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外踝骨折多久能下地走路需要根據具體的病情進行綜合判斷。
外踝骨折多見踝關節骨折,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術中固定術后盡早活動腳趾腳踝以促進血液回流和緩解肢體腫脹等。一般術后2個月左右需復查及拍片檢查。視骨折愈合情況而定能否下地走,通常可及早雙拐使患肢局部負重步行運動,骨折愈合多在3個月左右,避免過早下地和移動,避免對骨折愈合和鋼板破裂造成影響。
外踝骨折后通常需休息約4~6周,約4~6周齡,可到醫院拍片檢查,觀察康復情況。對于不愈合的骨折,應盡快復位固定。如骨痂長得好,骨折線不清楚,可做拄拐活動,再逐步恢復正常。
對于不愈合或已經愈合了的骨折患者來說,必須及時治療,以免造成關節畸形,影響行走能力以及日后生活質量。骨折過程中的護理,飲食要營養均衡,食用優質蛋白,富含鈣的食品及部分新鮮蔬菜、水果等。注意避免過度疲勞,不要長時間坐在床上或坐立行走。
同時可做部分下肢功能鍛煉,進行肌肉收縮等運動,幫助預防并發癥,有利于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