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室性心動過速的治療方法由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具體內容如下:
1、藥物治療: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心率平、異搏定、鉀、鎂等。選擇何種藥物,可以由醫(yī)師的面診來決定;
2、電復律:在室性心動過速的時候,電復律可以終止室性心跳過速。在出現急性血流動力學紊亂的情況下,如低血壓、休克、急性心衰、心絞痛等,應采用電復律;
3、經皮導管射頻消融:能有效地治療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尤其是非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心動過速,例如左室或右室室性心動過速,其成功率在90%-95%之間;
建議患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一般情況下,室性心動過速,簡稱室速。室速是惡性心律失常,應用升壓藥物保證生命體征平穩(wěn),立即給予電轉復治療,具體內容如下:
如果臨床血流動力學尚穩(wěn)定者,可先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時再選擇電復律。此為目前最為廣泛和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常用利多卡因、普羅帕酮、美西律、胺碘酮、索他洛爾、硫酸鎂及β受體阻斷藥和維拉帕米等。此外,外科治療的適應證為心肌梗死后形成的室壁瘤,或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發(fā)育不全性心肌病的病灶,可行與室速相關病變的切除。
室性心動過速可按其持續(xù)期劃分為: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和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
此外,還可以依據是否存在器質性心臟病、室速的心電圖形態(tài)、室速的來源和轉歸等因素進行分析。室性心動過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心律不齊。對于引起和保持室性心搏過速的各類可逆病變,如缺血、低血壓、低血鉀等,要積極地加以研究和處理。
竇性心律失常或房顫時,心室速度較低,容易出現室性心律失常,可采用阿托品或人造心臟起搏。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具體分析如下:
一、藥物治療
1、利多卡因:先用靜脈給藥,再用靜脈輸液。
2、胺碘酮:先用靜脈輸液,再用靜脈點滴,等病情穩(wěn)定后再用口服。
3、普羅帕酮:靜脈內給藥效果很好,但對心肌梗塞和心衰病人是不合適的。
二、其他療法
對有血液動力學異常或藥物治療不能有效的患者,必須立即進行電復,反復發(fā)作的患者需要放置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
特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一般可以通過藥物、手術等方式進行治療。
通常情況下,特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的患者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維拉帕米、普羅帕酮、胺碘酮、β受體阻滯劑、參松養(yǎng)心膠囊、穩(wěn)心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患者病情嚴重,還可以通過導管消融、植入起搏器或ICD、外科消融等手術進行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家屬應多關系患者,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避免患者進行劇烈運動,以防止出現不適。
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如無癥狀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通常無需用藥,如患者癥狀顯著,則治療的目的是消除其癥狀;患有器質性心臟病或者誘因明確的患者應該先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具體如下:
一、一般處理
1.清除誘因:盡量避免吸煙和喝咖啡的誘發(fā)因素。
2.原發(fā)病處理:對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伴有器質性病變者,需及時進行原發(fā)病治療。
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原則在未導致血流動力學異常和蛻變成室顫時,抗心律失常藥物通常不宜使用。
1.利多卡因:是首選藥,初次靜脈注射,平穩(wěn)后改為口服藥物,高劑量可引起心臟傳導阻滯。
2.胺碘酮不良反應:胺碘酮不良反應包括竇性心動過緩和Q-T間期增長等,甲狀腺功能減退或者亢進多發(fā)生于口服時間較長患者。
3.鹽酸美西律不良反應鹽酸美西律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
4.索他洛爾,心功能嚴重不全患者禁用。
三、手術治療
1.植入ICD:對復發(fā)和猝死危險較大的患者通常可以考慮植入ICD以減少致死性心律失常。
2.射頻消融:對有明顯終止癥狀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者,建議采用導管消融。
四、其它處理
當患者已有低血壓,休克,心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腦供血量不足等癥狀時,立即行直流同步電復律或者心室超速起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