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對腸粘膜可造成不同程度損傷。
灌腸是將一定量的溶液直接注入直腸結腸,刺激直腸結腸的蠕動而引起排便,但是可引起腸粘膜水腫、易拉肚子,可有腹痛,不過一般是一過性的,不發生腸炎之類的疾病,無法服藥,則可考慮灌腸。如果需要長期使用,最好還是要用一次性肛管,因為肛管套在直腸里比較舒服。兒童一般不宜灌腸多使用肛塞藥品,腸道黏膜薄弱,完全吸收藥品。
一般來說,長期灌腸對人體的危害是有很多的,具體內容如下:
1.長期灌腸對肛門括約肌會有損傷,有可能出現肛門括約肌失調,從而導致大便失禁或排便反射減退。
2.長期灌腸還有可能損害腸道的黏膜,藥物洗劑腸道黏膜,容易增加患病的風險。
患者在治療期間注意清淡、易消化飲食,盡量避免吸煙飲酒,減少高熱量、刺激性、生冷食物的攝入。還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有助于增強體質。
直腸黏膜皺褶少,無絨毛,吸收面積小,藥物吸收比較緩慢,進入血液循環的藥量特別有限。另外,灌腸也不是一種安全、無菌的給藥方式,腸道內含有很多細菌,有可能隨著滴入液進入腸道深處,造成污染。
在灌腸過程中,患兒會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的腹痛、心率加快、氣急,時候應該立即停止灌腸,灌腸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灌入的灌腸液,不能夠過快過猛,更換灌腸器械的時候,要防止空氣進入,要避免直腸內的液體返流。
通常情況下,小兒疊腸灌腸后出現腹瀉是很常見的現象。灌腸可以減輕腸胃的壓力,幫助消化道排泄。另外還需要進行靜脈營養和抗生素的注射。隨時注意病情的變化,如不能改善,必須盡快進行手術,避免延誤。由于兒童的各項器官還不十分成熟,免疫力也比較低,建議平時要做好相關護理,避免受到疾病的侵襲,一旦出現不適要及時就醫治療。
一般情況下,小兒灌腸不會引起腸炎,腸炎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
一般急性腸炎后,灌腸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小兒腹瀉時,灌腸效果很好,容易接受,且無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讓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避免劇烈運動,同時禁止飲水,讓胃腸得到充分的休息,等到腹痛減輕后再飲用。
另外,孩子在平時生活中還要注意保暖、多喝水、勤鍛煉,多吃雞蛋、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以此來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