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骨質疏松癥并沒有等級劃分,但如果出現輕微的骨質疏松癥,則會出現疲勞等不適。
承載量降低。嚴重的時候會發生骨頭痛,主要是腰部和全身骨頭痛。不過這種疼痛通常都是彌漫的,不會出現任何的痛感。通常是長期步行,或是某一種姿態的變化,或是在進行負重運動后,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后期,脊椎會發生畸形,例如在后期會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導致患者的身材變得更加矮小,導致心臟的功能受到影響,嚴重的時候會導致頸椎和胸腰部位的脆性骨折。
骨質疏松T值分級標準是:
1.當T值>(-1)的時候為正常,不存在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的情況。
2.當T值在(-1)-(-2.5)的時候,提示骨量減少,但并沒有達到骨質疏松,不能診斷為骨質疏松。
3.在T值<(-2.5)的時候可以確診骨質疏松。
患者要多吃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使用抗骨質疏松的藥物,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和促進骨形成的藥物。
一般情況下,骨質疏松的分級根據骨密度的測定值和臨床表現有沒有骨折等等分為輕度骨質疏松、重度骨質疏松,重度骨質疏松等等。
輕度骨質疏松是指骨密度僅僅-1以下,病人沒有癥狀或者有輕微的腰背疼痛,一般雖骨量減少,但尚未達到骨質疏松標準,不予診斷。如果骨密度測定在-1到-2.5,病人有腰背疼痛,四肢骨骼疼痛,則為中度骨質疏松,要積極的補充維生素D和鈣片進行干預治療。如果達到骨質疏松標準,且有一處或多處骨折,診斷為嚴重性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檢測指標就是T值,T值有一個正常范圍,T值>-1即為正常骨密度;T值在-1到-2.5,提示骨量減少,但還沒有達到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T值<-2.5,即可診斷為骨質疏松;T值<-2.5,可診斷為嚴重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嚴重時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脊柱椎體壓縮性骨折,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患者的骨骼會發生明顯的骨密度下降、骨松質的下降,從而導致脊柱椎體的壓縮和楔形變,進而發展成脊柱后突和側彎。
第二種是病理性骨折,在輕度的外力作用下會出現骨折。
第三是全身多個部位的疼痛或者是腰部的酸痛,可為劇烈疼痛。
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狀就是一種或多種類型的骨折,嚴重的骨質疏松癥患者經常會失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的致殘率也很高,五年生存率也就是2/3左右,隨著醫學的發展,手術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可以采用椎體成形球膨脹術來進行早期的活動,同時還需要服用一些抗骨質疏松的藥物。
此外,患者應該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有助于病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