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脛腓骨骨折87天后,可以遵醫囑進行適當的鍛煉。
脛腓骨骨折長期制動可能會產生肌肉萎縮的問題,導致力量下降。因此,早期通過等長收縮的方式,進行下肢肌肉的力量訓練,后期可以配合等張抗阻收縮的方式,進行肌肉力量訓練。要循序漸進地進行下肢的負重訓練,提高下肢站立的平衡性、穩定性,防止后期產生步態異常的現象。
脛腓骨骨折術后可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但是在術后30天之內應避免下地,可在床上進行功能鍛煉,首先把患肢抬高,用軟枕把患肢墊高,有助于患者的血液循環,然后囑患者行患肢各關節的屈曲和伸直的主動活動,以防止關節粘連,僵硬,甚至肌肉萎縮。
1個月后可行x線檢查,若無明顯異常,有骨痂形成,則可在床邊行無負重的功能鍛煉,3個月后便可負重行走。
患者發生了小腿腓骨骨折術后的恢復訓練,一般分為前期的恢復訓練,骨折穩定之后,再進行功能訓練。
功能訓練是為了使患者能夠充分地恢復下肢的肌肉,改善踝關節和膝關節的屈伸能力。在骨折手術后的初期,可以進行下肢的肌肉等長的收縮運動,這樣可以增強下肢的力量,避免肌肉的廢用性的退化。骨折一個月后,骨折斷端的曲伸和膝關節的屈伸運動都可以進行,還可以進行下肢的直腿抬高功能訓練,來加強腿部的肌肉力量和關節的屈伸運動。在骨折兩個月之后可以拄拐杖,病人可以做一些輕微的運動,然后逐步的加大負重和負重的次數,一個多月之后,病人就可以用拐杖行走了,而且還可以通過使用固定的物品來進行下肢的彎曲和深蹲,來達到鍛煉膝關節的屈伸和腿部的肌肉的強度。
脛腓骨骨折術后45天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進行鍛煉:
第一,每天堅持股四頭肌和小腿肌肉收縮舒張練習,可以加快下肢的血液流通和骨折的恢復,也可以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出現,加快四肢水腫的消失。
第二,每天堅持做直大腿的訓練,這樣可以提高腿部的肌肉強度。
第三,每天主動屈膝關節和踝部,可以防止相鄰的關節出現關節的僵直。
脛腓骨骨折術后理想的功能鍛煉是在康復醫生指導下逐步完成,骨折2周后功能鍛煉的主要途徑有:
1.肌肉等長度收縮。也就是保持關節不動,讓下肢全身肌肉發力,再放松。
2.保守治療,能進行足趾各個關節主動活動,術中固定者能進行踝膝關節被動活動。這類運動有助于腫脹消退、預防肌肉萎縮及關節黏連。在骨折發生后6周內,病人除了持續作肌肉等長收縮運動外,也可漸漸地開始一些積極的關節活動。
脛腓骨骨折后,應采取良好的護理措施。同時還應該重視對患者的心理指導和健康宣教,而且要及時與醫生溝通。
注意休息,在飲食上,應注意增強營養。此外,還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狀態,保持心情愉快,使其精神上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利于傷口愈合和身體機能的提高。手術后早期的飲食要清淡,中、后期適量食用優質蛋白,并含有多種維生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雞肉、魚肉、蘋果、香蕉、菠菜,有利于增強營養,促進骨折的康復。
同時,也要積極地開展功能康復鍛煉,幫助預防下肢血栓形成,有利于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