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骨質疏松患者多吃含鈣、低鹽、高蛋白質的食品,比如奶制品、豆制品、海產品等。
1.建議每日飲用300毫升的牛奶,若飲用容易發生腹脹、腹瀉的情況,可改用同等數量的乳制品;許多人以為骨湯是補鈣的,但實際上,骨湯的鈣質含量非常低,沒有足夠的鈣質補充;2、多吃一些含有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新鮮的蔬菜、水果;合理的攝取蛋白質,如蛋類,瘦肉,魚蝦等;3、不能吃太多的鹽,不能吃太多的肉類,以免造成鈣質損失,從而導致骨質疏松。
一般女性骨質疏松癥狀有腰痛、腿疼等。
腰腿疼是女性骨質疏松的主要表現。老年人容易患上骨質疏松,主要表現是腰背部的疼痛,如果長期坐著、彎腰、大便用力等都會導致這種現象的加劇。骨質疏松導致的骨折是骨質疏松最常見的,這種情況下,骨折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有一定的幾率出現骨折,所以在處理骨折的時候要特別重視。如果是骨質疏松的人,會有很大的身高下降。骨質疏松癥主要有原發性和繼發性的,原發性骨質疏松多見于老年人,繼發性骨質疏松與長期飲酒、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等疾病有關。
老年人駝背畸形易引起骨質疏松癥,并引起腰部痛癥加重。
駝背畸形程度加大會使下肢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的負重增加,從而導致下肢關節出現疼痛、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緊張、痙攣,使膝關節不能完全伸展,患者不適感更為明顯。另外,駝背的發生還可能影響到老年人的呼吸功能。駝背會造成胸廓畸形,從而導致肺活量減少,患者會出現胸悶、氣短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導致肺氣腫的發生率升高。
骨質疏松癥的可進行適度運動。
患有骨質疏松癥的患者,由于病情嚴重,需要長期臥床,不能主動鍛煉,主要是被動鍛煉,運動訓練是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來回活動上下肢關節,維持肌肉關節的活動,促進呼吸系統的循環,主動收縮全身或局部肌肉,防止肌肉萎縮和骨量進一步流失,病情好轉后可以進行直腿抬高,站立行走等主動運動,可以進行承重運動和抗阻力運動,對于防治骨質疏松癥有積極作用。
I型骨質疏松癥又稱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主要病因有遺傳因素、骨吸收不足、骨形成不足三個方面:
1、遺傳因素:研究顯示,峰值骨量50%-80%由遺傳因素決定。患者如有家族史,母親有骨質疏松史,其子女患有骨質疏松癥的風險性增加。
2、骨吸收不足:可能因為妊娠期、哺乳期、絕經后雌激素缺乏導致骨吸收增強,但是體內的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導致骨吸收不足,也是引發骨質疏松的原因之一。
3、骨形成不足:骨的峰值量較低,肌量減少或體重過低,體力活動不足,部分藥物和放療均可以引起骨質疏松癥。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煙,酗酒,高脂高鹽飲食,光照減少等均為骨質疏松癥的易患因素。
中老年骨質疏松主要表現為疼痛、乏力、骨折、脊柱變形等。
中老年骨質疏松主要表現為腰酸、背痛,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全身骨痛,活動受限。乏力主要表現為四肢無力,做完簡單的工作后就會感覺到疲倦,負重能力明顯下降。由于骨骼的脆性增加,在受到輕微外力損傷和簡單運動時,骨折的可能性很大。不僅愈合時間長,還容易發生二次骨折。骨質疏松癥患者,由于脊椎壓縮等原因,會導致脊柱畸形,如駝背、身高變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