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藥物控制的前提下,一般將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140/90mmHg),稱為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周圍小動脈阻力增高,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患者的血壓會出現升高的情況,一般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比索洛爾、硝苯地平、維拉帕米等藥物治療。
收縮壓一般在140毫米汞柱以上,舒張壓一般在90毫米汞柱以上,二者都屬于高血壓的情況,可稱為高血壓。
血壓一般情況下需要測3次,而不是同一天,正常人偶爾血壓會超過正常值1次,這個不用擔心,幾天后再測幾次,若始終保持較高水平則為高血壓;若偶有上升,不能叫高血壓。原發性的高血壓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血壓持續在正常范圍內或接近于正常值而出現的一種臨床狀態。高血壓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繼發性的高血壓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了血壓下降,而不是由高血壓病所引起的。原發性以高血壓發病率最高,高血壓患者至少占90%,均屬于原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病表現為靜息狀態時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升高,大于或等于140~90毫米汞柱。
高血壓對人的生命健康都會產生嚴重的危害,所以需要積極地采取有效的方法來防治高血壓病的發作。且通常需要多次測量才能診斷高血壓者,必須根據自己癥狀,在醫生指導下應長期規律地使用一種或幾種藥,開展聯合用藥等處理原則。這樣才能使降壓效果得到有效地發揮,同時也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等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唯有堅持用藥,才能順利地控制血壓,才能降低許多并發癥。
此外,對于高血壓的患者來說,應該注意生活方式的改變。除按時吃藥從飲食上和生活習慣上加以調整外,飲食要低脂、低鹽、清淡飲食是最主要的,控制體重,恰當運動,要有一個平和、樂觀的態度。
事實上,偶爾血壓高不算高血壓。
血壓并不是每天固定不變的。無論在血壓正常者,或是高血壓患者,每天,血壓會不斷波動,在勞累過度,緊張不安,焦慮不安,用力過猛、寒或熱,咳、進食和用力排便,均可使血壓增高,在較敏感者則有眩暈、頭痛和其反應以及體檢時若環境惡劣、匆忙、排隊和其狀況會對血壓產生影響,這種暫時性血壓升高通常都能康復,多數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發現血壓增高,第一,要反復衡量,為了確保成果的準確性,首先冷靜下來,休息10分鐘至半小時,再按標準姿勢復測2-3遍,不管效果是不是正常,此后數日內,在反復測數遍,看效果是否正常,若連續3次在不同的日測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要小心確實有高血壓,應及時到心內科檢查。
如果偶有高不能代表高血壓癥狀,建議仍應持續復查血壓3天或更長時間,若均高,應考慮為高血壓引起,必須針對病癥使用有關藥物,以控制血壓。
對于已經確診的患者,應該定期檢測血壓,以了解是否存在潛在危險因素,從而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治療疾病。高血壓檢查可通過精確測量血壓來實現,因血壓具有波動性,并情緒高漲,體力活動時可導致血壓一時性增高。所以對于第一次測完之后就馬上開始第二次或第三次血壓測試時,應盡量保持安靜狀態。結果,至少有2次測量了非當天靜息狀態下血壓升高值,才能確診高血壓,且血壓值應在連續測3次時取平均值。
高血壓正常值應在110~175之間,孕婦若發現血壓超過此值3~15,均屬妊娠期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時,宜在飲食方面,要控制鈉鹽攝入量,鈉鹽對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有重要作用。如果日常攝入鈉鹽過量,它能收縮血管,引起血壓升高,所以妊娠期孕媽媽們,鈉鹽日用量應在3~5克范圍內,蛋白質應適量補充。
高度妊娠期孕媽媽由于尿液中蛋白丟失,常表現為高血壓,所以要適時補充牛奶,魚蝦等蛋白質、雞蛋等來確保胎兒的正常發育,二是要補鈣,鈣不但對胎兒骨骼和牙床發育有幫助,并可使血壓平穩或逐漸下降,妊娠期準媽媽可多吃含鈣食品,比如豆制品,奶制品,魚蝦和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