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要根據病人自身情況以及年齡、包括治療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了。
通常以慢跑或散步為主要方式,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60分鐘,通常每周3~5次。此外,還可以進行瑜伽、太極拳等緩慢的有氧活動,也較為適合心肌缺血的患者,注意不要劇烈運動即可。
心肌缺血患者在平時的飲食上也應引起重視,應低鹽、低脂、淡食、注重休息、忌疲勞、不熬夜、忌情緒高漲等。
運動應避開高峰期,將運動時間安排在下午或晚上。高峰期是指早上6點到晚上9點這段時間,是病的高發期。因為晚上的睡眠,既不喝水也不活動,血液在血管中變得粘稠,血流速度太慢,容易增加血栓的形成。做一些簡單的活動,慢慢走,慢跑,打太極。
運動無法治愈心肌缺血。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冠狀動脈管腔狹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運動不能使其發生變化。目前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藥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這些都能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作用。還可以服用他汀類的藥物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如果病人有嚴重的心肌缺血,甚至是心肌梗死,要及時采取支架術,打通狹窄的血管,確保心臟的血液循環。
心肌缺血患者要根據缺血程度決定是否能跑步鍛煉,具體原因如下:
心肌缺血患者需要考慮到缺血情況,才能進行跑步運動。如果患者心臟缺血程度輕,冠脈狹窄不超過50%,可以多做一些運動,多做一些跑步,但要注意不要劇烈的運動,以免引起心絞痛。如果病人的冠脈狹窄超過50%,那么在進行激烈的奔跑時,會出現心臟問題,在介入血管前進行激烈的跑步運動是不推薦的。所以,在進行了冠狀動脈內支架手術后,心臟缺血性壞死的情況下,可以逐步進行跑步鍛煉,以慢跑為主。
心肌缺血需要采取有氧訓練為主的方法進行鍛煉,并且鍛煉是要在規律口服冠心病相關藥物的基礎之上進行。在病人還沒有耐受有氧運動時,可以以快步行走為主要的運動方式,心室率不要超過120次每分,心室率過快時,會明顯增加心肌缺血,容易誘發心絞痛發作。當病人逐漸適應輕度有氧運動時,可以逐漸增加活動量,比如慢跑,游泳等。但一定要注意,此類病人,不能進行無氧運動,避免大量抗阻運動,以免加重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