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嬰兒癲癇可根據病史和臨床癥狀及相關檢查做出診斷,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可以對嬰兒的出生史、生長發育史、既往史、家族史等病史進行判斷,還可以對采集的常規內容,以及發作具體時間、發作有無誘因、發作時的具體表現及持續時間、有無其他伴隨癥狀等情況進行判斷,也可以進行相關檢查,如血液生化檢查、腦脊液常規、染色體檢查等,以便于查明病因、進行臨床發作分型及預后分析,如果出現嬰兒癲癇的情況,應及時給予治療,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一般情況下,兒童癲癇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具體分析如下:
兒童癲癇一般首先選擇藥物治療,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丙戊酸鈉緩釋片、拉莫三嗪片、奧卡西平口服混懸液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藥物治療失敗,可以選擇電刺激治療、重復經顱磁刺激等。如果癲癇有病灶,患者需要通過手術切除起源灶,控制癲癇。
一般情況下,癲癇發作期,可由專業醫生針刺水溝、百會、內關等穴,或后溪、涌泉等穴,如不針刺,還可指穴推拿。持續期,可在耳尖放血,或刺絡拔罐等方法進行干預。發作后期可以配合推拿療法,間歇期可針刺印堂、太沖、豐隆、間使等穴,再根據具體辨證。痰火者可按摩內庭、曲池等穴位,風痰者可按摩陰陵泉、風池、合谷等穴。
癲癇具有遺傳傾向,有一些直系家屬的癲癇等患者得癲癇的幾率會增高。繼發性的疾病也會出現癲癇,比如腦外傷、腦的腫瘤、腦梗死,腦出血還有腦的缺血缺氧性疾病,也會出現癲癇,比如一氧化碳的中毒、低血糖癥等。
癲癇指大腦神經元突發異常放電,造成短暫性腦功能障礙的慢性疾病。癲癇的治療可分為控制發作、病因治療、外科治療、一般衛生及預防五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發作,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用抗癲癇藥物,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發作的藥物和劑量,就應不間斷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