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包括抗病毒和保肝治療;藥物治療分為保肝藥物和抗病毒藥物。具體使用方式和使用藥物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病人應適當休息,癥狀特別明顯,應臥床;合理飲食,進食適量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易消化,不必過分強調高營養,絕對不能飲酒。
慢性肝炎若聽之任之,則疾病加重,有些病人由于肝臟功能的反復異常,由于肝臟受損反復,肝纖維化是可能的,將顯著增加肝臟腫瘤發生的危險。
很多途徑都可以造成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其中血液傳播和體液傳播最為常見,在人群中流行最廣。因此,對于慢乙肝,需采取個體化治療與防治,如經考核,具有抗病毒治療指征者,需積極抗病毒及其他治療,無抗病毒治療指征休息良好,定期復查,采用個體化治療與處置,然后一般都能控制住疾病不會進展,通常,便可避免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甚至可以顯著降低肝臟腫瘤發生風險。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飲食要做到三頓按時、有規律,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應該養成良的生活習慣,多休息、少熬夜、少飲酒。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吃維生素、高質量的蛋白質,多吃魚、蛋、牛奶、瘦肉等。需要做肝功能、乙肝五項、肝彩超等檢查。如果出現了肝臟的異常、乏力、厭油、黃疸等情況,應及時使用護肝的藥物,并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目標一般是抑制病毒的復制,積極的控制病情。
需要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進行積極有效地抗病毒藥物治療,如果有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肝硬化則應長期隨訪觀察并進行肝功能評估。如果是抗病毒治療效果不佳或不完全的話就會影響到肝功能恢復以及慢性肝炎的發展甚至肝硬化。因此,必須針對個體情況,選擇適當治療方案。在抗病毒過程中必須注意觀察肝功能變化,如果出現了異常就要及時進行對癥處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遵醫囑用藥,并努力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治療期間應該定期復查,以便醫生了解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此外,患者應嚴格遵醫囑用護肝藥,不濫用藥物,特別要禁止服用損害肝臟的藥物,并詳細記錄所用藥物的藥名、劑量、作用、方法及有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慢性乙型肝炎隨疾病反復發作,隨肝臟受損,發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較大,有的還可發生重癥肝炎。這三種現象較為嚴重,發生上述3種情況,也可發生其他并發癥,包括腹水多,感染反復發作,肝性腦病及肝腎綜合癥等,可有消化道發生出血,還可能會有別的現象。
因此,只要是慢性乙型肝炎,必須重視對疾病的評價,確定治療的必要性,一旦要處理,必須主動進行正規治療。還要養成不熬夜、不酗酒的好習慣,別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