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診斷標準,血清甲胎蛋白(AFP)測定對診斷本病有相對的特異性。AFP≥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等,即可考慮肝癌的診斷。超聲檢查可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所在部位以及肝靜脈或門靜脈內有無癌栓。CT檢查對肝癌的診斷符合率可達90%以上,可檢出直徑1.0cm左右的微小癌灶。肝穿刺行針吸細胞學檢查在B型超聲導引下行細針穿刺,有助于提高陽性率。
血清AFP檢查診斷肝細胞癌的標準是:如AFP大于500微克/升持續4周以上,或AFP有低濃度升高不降,或AFP大于200微克/升持續8周,可診斷為原發性肝癌。手術切除是治好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手段。積極防治病毒性肝炎,注意食物清潔,預防糧食癌變。
根據癌細胞的分化程度,將肝細胞癌分為Ⅰ、Ⅱ、Ⅲ、Ⅳ四級,其中Ⅰ級為高分化型,Ⅱ、Ⅲ級為中分化型,Ⅳ級為低分化型。以中分化型肝細胞癌最多見。Ⅰ級癌細胞形態與正常肝細胞相似。一般呈索條狀排列,胞漿呈嗜酸性,核圓,大小較規則,核分裂少見,Ⅱ級癌細胞形態輕度變形,呈索條狀或巢狀排列,核漿比例明顯增大,胞漿輕度嗜堿性,常可見到膽汁小滴,核分裂增多。
肝癌的病人進行ct檢查的時候,往往提示一個低密度影或者不均勻的占位性的病變,通常是需要結合甲胎蛋白來分析,必要的時候可以考慮行增強ct檢查,在注射對比劑之后在動脈區病灶往往提示存在強化,在門脈區或者靜脈區病灶往往會比其他的正常的肝組織密度更低,也就是表現一個快進快出的特點。大部分的肝癌經過檢查蛋白和ct的檢查相結合,是容易診斷的。
肝癌這種疾病主要發生于中老年,男性,并且也多數是有飲酒的病史,那么臨床表現主要是肝區疼痛乏力,食欲下降,體重減輕黃疸,那么腫瘤的后期還會并發大量的腹水,表現為貧血和低蛋白血癥,而對于早期確診應該早期選擇手術治療?偟膩碚f只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般是不會患有肝癌的。
原發性肝癌病患的主要表現是肝區疼痛,上腹部包塊,食欲缺乏、消瘦等,確診需要做肝臟的彩超、B超和CT檢查,并抽血化驗腫瘤標志物,必要時可以肝穿刺抽吸檢查和檢查AFP指數,看是否偏高再做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