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脫位是指髕骨的后關節面與股骨下端兩髁之間的關節面發生移位。髕骨是身體中最大的籽骨,上緣與股四頭肌腱相連,下緣通過髕韌帶止于脛骨結節上,兩側為股四頭肌擴張部包繞止于脛骨髁。
先天性髕骨脫位指的是先天性發育異常引起的髕骨脫位,可能出現畸形的癥狀,多與股骨外髁低平、髁間溝變淺、髕骨發育小、位置過高、不在髁間溝內、股四頭肌無力、關節囊松弛、側向擺動、股內側肌發育不良、股外側肌纖維攣的髕骨外側部分攣縮、脛骨結節外移等因素有關。
上述病變可能同時存在,早期不易發現,多發生在膝關節兩側,一般在行走時發現,體格檢查可觸及髕骨,出現屈膝時摩擦音明顯,髕骨向外側脫位的現象。
急性髕骨脫位是一種由暴力直接作用于髕骨或間接暴力造成股四頭肌的劇烈收縮,使髕骨與正常的位置分離,從而造成膝關節功能紊亂。脫位的方向與受傷時膝蓋的屈伸情況和暴力方向有關。髕骨脫位的治療屬于非手術治療,有手法復位、固定制動、中藥內服、外用中藥、術后功能鍛煉等。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股骨頭脫位引起的膝關節功能障礙,并使其完全康復。
習慣性髕骨脫位是由于膝關節有骨性缺陷或軟組織結構的原因。當膝關節彎曲到一定的角度時,髕骨向外側脫位,從而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這些病人常伴有髕骨高位、脛骨結節、股骨滑車間距過大、髕骨傾斜等。具體的手術處理、外側松解、內側髕股韌帶重建、截骨手術等都要經過專業醫師的綜合評估,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髕骨脫位鍛煉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步:靠墻式的靜坐練習,每天4次,每3-5分鐘,每一組14個動作,可以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特別是內外側的上端肌,使得髕骨向內移動,并維持在股骨滑車線上。
第二步:單腿站立1分鐘,每天4次,每次12-16次,可以增強單側下肢的肌肉和身體的感覺。
第三步,抗阻力訓練,每天四個練習,每個練習16次。
第四步,拍攝足正傾斜的X光片,若發現指骨的骨頭不是完整的,就是斷裂。